打印 / 电子邮件 / 分享

晓臣,加油!

2013/09/06

陈建功 纪红建

  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会儿。我们在等待着他的出现。

  学校领导告诉我们,晓臣的残障,属于小儿麻痹后遗症。我们想象过他出现的样子,但当他真的来到我们面前时,还是让我们心头一紧。

  他几乎是蹲在我们的面前,两只手,攥着两边的脚踝,微微前倾着,一步一步地挪进门来。当时我们似乎都为此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他的身后,会议室外面走廊里,是替他扶着电动轮椅的同学们。我们知道,他要这样走进来,完全是出于礼貌。而于我们,却感觉近乎残酷。

  我们远不习惯一个人就这样蹲着,拔着脚踝,朝我们走来。

  然而,不安,很快被随之而来的礼貌问候和爽朗笑声所消弭。他坐上了沙发,挺直了腰板,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个多么英俊的小伙子——黑里透红的脸庞上溢出憨憨的笑容,有点腼腆,一如秋天庄稼地里的红高粱。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牙齿白白的,憨憨的笑容又给人些许自信的暗示。特别是他那茁实壮健的上身,呈现着运动员一般的胸肌。

  晓臣是英俊的,更是阳光的。在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自卑与怨艾。这阳光男孩的出现竟忽然令我们无语了。我们的无语与他的微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想起他匍匐般的入门,我们顿悟——病痛也许只能让他选择与众不同的行走方式,却没有改变他人生前进的轨迹。

  我们的感受,与他的导师董明利教授一年前研究生招生面视初见他时完全一样。

  “当时,这孩子就是这样走进面试现场的。他的阳光、诚恳、顽强、自信、自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所呈现出的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大力鼓励和推崇的,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需的品质,更是社会的核心元素。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董教授回忆说。

  许晓臣,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尚村镇内村的一个农家子弟,现在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2012级研究生。

  17年前的一个上午,9岁的晓臣,就是这样双手抓踝,悄悄“挪”近离家只有百米之遥的乡村小学。他偷望着校园里活蹦乱跳的伙伴,倾听着此起彼伏、震撼屋瓦的朗朗书声。他不敢走得太近,走近了,内心越发如同针扎一般,隐隐作痛。“老师和伙伴会不会要我?”想到这,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幼小的心灵深处久久回荡的仿佛就是那两个字——上学!

  晓臣说,爸爸叫许兰春,老实憨厚;妈妈叫赵兰芬,贤惠能干;还有两个上学的姐姐。晓臣4岁前,靠着爸爸经营小本生意,一家五口的日子还过得不错。但自从晓臣4岁那年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后,殷实的家庭开始愁云密布。为儿子四处奔波求医问药的父母,煎熬在痛苦中。白发开始悄悄爬上他们的发梢,家也很快变得一贫如洗。

  “孩子,只要学校接收,爸爸就一定让你读书。”看着儿子充满期望而又可怜巴巴的眼神,许兰春抚摸着儿子的头说。对于儿子,他心中有太多的愧疚——因为没有及时治疗,错过治好另一条腿的良机。而这一切的后果是,几次带孩子去报名,学校都不敢接收一个重度残障的学生。直到九岁了,晓臣还在家玩泥巴。

  晓臣告诉我们,这年的9月,他终于走进了小学的大门。尽管是乡间小学,但对于他来说,那大门竟有几分神圣。每天,二姐早早地用自行车把他驮到学校。他在地上站稳,像小草一样顽强地伫立片刻,随后,才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移动低矮的身姿,走进那大门。最初,他感受得到人流中异样的目光,耳边也曾掠过几句不友善的声音,即使没有歧视,也没有讥笑,那些欢蹦乱跳跑过的身影,也令他时生怅惘。但他仍然是快乐的,什么都阻止不了他上学的快乐。那是令他几回回从梦中笑醒的情景啊。

  老师和同学很快就发现,他不仅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而且还是个聪明善良的孩子。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还毫无保留地帮助同学、关心集体。这株顽强的小草就这样在这里扎下了根,长出了叶。

  可他知道爹娘永远的隐痛吗?他知道爹娘永远的牵挂吗?

  “你一个农村娃儿,腿脚还不灵便,书读多了也没啥用处,上个小学就拉倒啦!以后学个家电修理什么的,开个小店,混口饭吃就不错了。孩子,认命吧!”晓臣的一位亲戚曾经为他规划过前程。亲戚的劝说中肯而务实。在村里,像晓臣一样患小儿麻痹的还有两对,都早已辍学在家,都在听命于现实的摆布。爹娘是理解晓臣的,他们知道儿子不是一个向命运屈服的人。但当他们看着儿子近乎匍匐地走进学校的背影,怎能设想这孩子走得更远?初中、高中、大学……出村出县出省……而最后,即便读再多的书,又有哪个单位愿意接收他?……

  晓臣说,至今他理解爹娘的权衡与抉择,也并不对亲戚的说法心怀抱怨。当年,尽管失落,自己确已认命。认命的根由来自心中最柔软的部位——爹娘、家庭,已经为自己牺牲太多,他的退却,又何尝不是一种担当?然而,那天,当他陪着父亲,把从家里带到学校,陪伴了他六年的课桌和凳子搬回家时,突然心生不甘起来——我学得并不比别人差啊!世界并没有关上留给我的大门啊,而我,为什么反倒要退避三舍?

  是闻讯追来的班主任薛桂恩把晓臣推回到读书的路上。

  薛桂恩太了解这个孩子了:要强、好学。没有特别的理由,他是不会放弃学业的。她连走带跑地来到晓臣家,说:“晓臣的前程可没到头呢,有啥困难也别耽误了孩子!你们心疼,我也心疼,可把孩子的前途给搁这儿,我更心疼!要相信孩子,相信未来呀!”

  是因为薛老师说的坦诚、实在,还是因为老师这一职业在乡土民间的权威性?总之,和我们读过的许多农家子弟的传记一样,薛桂恩,成为了这个孩子命运的推手。

  至今,晓臣还念念不忘地说:“薛老师,是我的贵人,也是我家的贵人呐!”

  薛桂恩所言不虚,晓臣的前程果真才刚刚开始。没过几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第一次高考时因为生病,得了509分,但他不满足,决定复读。365天的奋斗,增长的50分,终于使他一步一步地走进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大门。

  大路人匆匆,依然有人惊诧,但已经听不到讥讽嘲笑与恶言相向,更多的人则投来钦佩的目光。走进这学府之门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历了考场的厮杀。每个人都明白,身边这位拔着自己的脚踝走进大门的新同学,要经过怎样的跋涉才走到这里。

  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足以浇灌出绚烂的梦想之花。

  走进大学的校园,唤醒了晓臣深藏于心底的一个梦。这个梦源于初三那年参加县里的一个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第二名的好成绩,不仅让他在学校名声大振,也让那梦想的种子开始在心中萌芽。

  他的人生目标,是当一名物理学家。因为他对物理更加偏爱,以至于高考时,将近满分的物理让他在语文只有75分的情况下居然上了一本线。我们的时代,对梦想已经有了足够的尊重,哪怕是多少有些不切实际,我们也乐观其行更乐观其成。年轻人啊,好高骛远是你青春的权利!何况晓臣既放飞着梦想,也脚踏实地地前行着。他开始狂读《量子发展史》、《时间简史》,为他的物理学家之梦倾情投入。对于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喝水、如厕,是最为自然、简单的事情。而对于晓臣、对于沉浸于梦想的晓臣来说,为这种事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无疑是一种奢侈。回忆起这一段,晓臣笑谈道:“那一阵我真是疯了,为节省分分秒秒,我尽量不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如果说我在大学谈过的第一场恋爱,就是那个物理学家的梦让我痴迷!”

  话是这么说,和任何年轻人一样,晓臣永远在梦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性中间彷徨着。

  一个初冬的傍晚,他到学校附近的天桥上去买内衣。为了省钱,他先是左挑右选挑出最便宜的,然后又与小贩软磨硬泡把价砍到最低。成交以后,卖衣服的小贩端起放置很久的盒饭,晓臣看到了他干裂的嘴唇带着血丝,心想,他竟然舍不得花两块钱去买瓶矿泉水来喝呀!……他想起仍旧在家乡辛辛苦苦加工着皮毛的爹娘,想着他们在操劳中一天天变老,而自己的每一块钱花销,都是爹娘的艰辛与节俭的付出呀。

  晓臣是个重亲情、爱父母的汉子,就在他为了物理学家之梦节省着分分秒秒的时候,他也曾一次一次走到学校的广告牌,艰难地伸长胳膊,帮人贴过考研报名辅导班和招短租之类的广告单,他也曾独自一人从石家庄太和进些电子产品的小物件,如U盘、数据线和耳机等等,在学校内外摆摊……为的是替父母分担着锱铢之忧。

  然而,物理学家之梦呀,你我面对的,将是难以就业的困境,晓臣,你如何告慰你的爹娘?

  在本科大学物理考试的前一天,晓臣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有关物理的考试了(除非自己挂科),再见物理,再见曾经的梦。”

  伤感的语调,有如面对一次恋爱的终结。

  我们不应也无法评价晓臣最终和物理学科分手的对错。这是一次恋恋不舍的分手,又是一次无可奈何的分手,但这绝不是少年时代那次退学风波的重演。年轻人啊,你们有的是选择的机会与权利。浪漫的梦想和务实的苦辛皆堪品味。问题在于,不管你们的重新选择是什么,你都要义无反顾地前行!

  就这样,重新选择了专业方向的晓臣,经过披星戴月又一年的努力,考取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研究生。这棵倔强的蒲公英,执拗地撑着自己的小伞,又落到了一块崭新的土壤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所崭新的高等院校。比起北京众多的名校来,并不是显眼的一个。但从这校名,不难读出它洋溢的时代气息。所谓“时代气息”,绝不仅止于专业的配置。进取精神的弘扬,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它求新务实的专业精神一道,融汇成这所高校浓郁的时代风尚。

  首当其冲感受到这些的,当然是晓臣。

  晓臣说,刚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那会儿,老师和同学看到他坐在电动轮椅上,或是双臂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一步步往上挪行时,总有人快步走上去,搭把手,帮一帮他。晓臣总是报以微笑,然后客客气气地说:“谢谢,我能行。”

  很快,似乎所有人都明白了,萎缩的双腿只是某些人身体的一个“特征”,而非“缺陷”。天天从身边走过的这位许晓臣,某些时候或许需要健全人的援手,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对他的残障,予以心灵的平视,这才是彼此送上的最珍贵礼物。

  当然,这份尊重和敬意,也来自晓臣的呈现——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雨雪还是风霜,也无论是上基础课,还是进实验室,他总是第一个到达。他拔着脚踝前行的形象,已经成为脚踏实地的象征。

  于是,在校园内总会看到温馨的一幕幕。无论是领导、老师,还是同学,甚至是保安、司机、保洁员,只要见到晓臣,都会迎面挥手招呼着:

  “晓臣,加油!”

  此刻,感动我们的,岂止是晓臣一个人?美丽中国啊,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把理解人、激励人融入了你的信条!

  年轻的校园,你就是美丽中国的开始!

  “在我心里,晓臣这孩子没啥特殊的,我对他也和其他学生一视同仁的严格要求。更可贵的是,在他的生活中从来没有抱怨,有的只是阳光、乐观和自信。他在点亮自己心中那盏灯之时,也为别人提供了光明。”说到自己的学生时,董明利的脸上写满自豪。

  于虎,与晓臣同学,亦同寝。他说:“晓臣比想象中更坚强更阳光,就说洗衣服吧,不少身体正常的同学都是花三块钱,用投币洗衣机洗,但他却坚持坐在地板上自己洗,只有在晾衣服时,才会找人帮忙。他不乏幽默,也有好人缘,他还经常开导不开心的同学和朋友。”

  “晓臣很沉着,心理素质特棒,遇到啥事都是不紧不慢,不慌不张。”睡晓臣隔壁寝室,几乎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杨溢简明扼要地向我们诉说。

  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今年5月那场叫全国虚拟仪器设计的大赛。得知大赛消息后,晓臣和其他三位同学碰出了思想的火花,决定找导师董明利商量。董老师说,勇气可嘉!准备做什么课题呢?晓臣说,我们打算做一个导盲系统,想为盲人朋友提供便利。董老师说,好创意!这对你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都是一次锻炼!

  第二天,晓臣和其他三位同学就一头栽进了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实验室里。他具体负责整个导盲系统的架构设计和部分软件代码的编写。搞科技创新自然少不了思想火花的碰撞,有碰撞就会有矛盾有争论,有时甚至吵得不欢而散。因为想法的分歧和压力,有同学萌生了放弃的念头。此时的晓臣,不仅沉着冷静,而且顾全大局,因为他的坚持和协调,团队最终紧紧凝聚在一起。

  交作品的前三天,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同学的电脑突然死机,重新修改的程序付诸东流。懊恼、叹息,充盈着这位同学的大脑。晓臣开着电动轮椅,悄然来到了他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憨憨一笑。一干,又是一个通宵。

  有人以为,既是虚拟仪器设计比赛,坐在实验室里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应不难完成。晓臣却是个较真儿的人,为了让NI single-broad RIO的机器视觉导盲系统贴近现实需要,他向团队提出,非到盲校体验生活不可。于是,他坐着轮椅和同学到昆玉河附近的盲人学校来回折腾了好几趟。后来,他们还从盲校找了一个小女孩,作为演绎者,一同坐地铁转高铁去往天津大学参加比赛。

  晓臣和同学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首先从全国1500多支队伍中过五关斩六将杀进决赛,最后从60份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三等奖。

  颁奖会上,本次比赛的赞助商、美国NI公司副总裁不断地朝晓臣微笑并竖起大拇指,但他只是礼貌地报以微笑。他觉得这算不了什么,这个作品做得也不完美,充其量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小细节,人生乐章中的一个小小音符。

  是的,这不过是学生时代一次小小的成功,晓臣和他的同学们并不会因此而沾沾自喜。他的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艰难,他告诉我们,每当自己稍觉懈怠,他的眼前就会出现白发满头的父母的容貌。岂止是父母,还有一路走来那么多帮助过他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他说还有那么多亲人未曾回报,他该做的事还多着呢!

  晓臣开始向我们描述他新的梦想:首先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锻炼出条理性强、头脑清醒、耐心细致、思维敏捷等素质。等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他要开办一个专门招收残疾人工作的工厂,培训接纳他们,让他们像自己一样幸福快乐地生活。

  坐在轮椅上环顾新校区,一直是他的期待。他说,学校给了我太多太多,不光是知识,还有关爱、温暖、情操、眼界!在这里,他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他告诉我们,这些年母校为进一步加快学院发展步伐,努力拓展办学空间,一直在积极推进位于昌平区沙河马池口镇的新校区建设。他说,真希望我在校时,新校区能建成!要是赶不上,我毕业了,也会开着电动轮椅,到现代化、信息化、园林化的新校区兜兜圈儿。

  听这信心满满的阳光男孩儿兴致勃勃描述自己的未来,我们没有更多地附和他。细细想来,他未来的路,注定少不了艰辛与波折。生活毕竟是现实而具体的。在一个人口稠密、房价高企、竞争残酷的都市,健全的年轻人尚且居之不易,何况是晓臣呢!

  但晓臣比我们想得开,他说,双腿走不了路有啥可怕的呢?我不是也从沧州走到石家庄,又走到北京来了!我不怕,我会按照我的经验,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朝前走,相信总会找到接收单位的,总有一天会实现我的梦想的!

  哦,年轻人啊,你这二十年的行走已经成为了人生的财富。青春年华就有了这样的积蓄,值得你何等的骄傲!

  勇敢地往前走吧!我们在心里一起为你呐喊:晓臣,加油!

  (陈建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纪红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13年9月5日《北京日报》第四版)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