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电子邮件 / 分享

【勤信网评】一个人物,一段历史,一点感悟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09/05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早年曾留学美国。第一次听说“茅以升”这个名字是在1978年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工作大会之后,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一次科学家与首都中学生代表的见面会上。那年我上初三,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那次会上,我坐得比较靠前,所以,主席台上坐的人看得比较清晰。茅以升坐在台上右边靠后,大约第三排的位置上,离我有十几米的样子。当主持人介绍到他的时候,茅以升站起来。他个子偏矮,偏瘦,身穿一套“将军呢”的黄色制服,戴着一付深度的近视眼镜,神采奕奕。或许是茅以升的气度打动了我,自此之后,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每见到有关他的报道都要认真地看一看,渐渐对茅以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印象。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社会各界都在组织纪念活动,国家举办了盛大的阅兵式。谈到抗日战争,不禁想起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年,想起抗日战争中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特别是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1934年,时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的茅以升,受命开始主持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钢铁大桥工程——钱塘江大桥。钱塘江以潮大而闻名,当地原来素有“钱塘江上架桥——不可能”的民谚,可见工程之难。外国人也说:“在钱塘江上造桥的中国人还没有生出来呢!”茅以升在造桥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他和工程技术人员发明了“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保证了大桥工程的进展。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七七事变”爆发。“八﹒一三”日本军队进攻上海,第二天,即8月14日,三架日军飞机来到钱塘江大桥工地轰炸,战火烧到了钱塘江边。此后的40多天里,茅以升和建桥的工人们同仇敌忾,不顾敌机轰炸,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工作。9月26日,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通过。此后,大批运送军火物资的列车陆续从这座大桥上通过。

  此时,上海的战事一天比一天吃紧。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学校的一位教官在桥工处找到茅以升,向他出示了一份国民党南京政府的绝密文件,并说:“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在他出示给茅以升的文件上,南京政府命令炸毁钱塘江大桥。集两年半心血建成的大桥刚刚通车,就要自己亲手炸毁它,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但茅以升别无选择,他坚毅地说:“建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说完热泪盈眶。同工程技术人员商量和慎重考虑后,茅以升最后订下了炸桥方案。当天晚上,所有的炸药都安放到了南岸第二个桥墩内和五孔钢梁的杆件上。 考虑到战争的因素,茅以升设计时在这个桥墩上预留了存放炸药的孔室;同时,这也是一旦炸毁就最难修复的一个桥墩,以防桥梁炸毁后被敌修复,为敌所用。

  11月17日凌晨,茅以升又接到浙江省政府的命令,称因大量难民涌入杭州,渡船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公路部分必须于当天全面通车。浙江省政府此时也不知道大桥上刚刚装置了炸药。

  为了疏导难民,当日,大桥公路全面通车,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们,从各地赶来,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时,两岸数十万群众掌声雷动,场面十分感人。但有谁能知道,数百公斤炸药此时就安置在桥身上,这座桥即将被炸毁!

  1937年12月23日,日军开始攻打杭州。这天下午,炸桥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茅以升站在桥头看着桥上黑压压涌过来的难民,心头百感交集。傍晚5时,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已然隐隐可见,茅以升命令关闭大桥,实施爆破!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并赋诗一首,“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大桥炸毁后,茅以升带着钱塘江大桥的所有图表、文卷、相片等14箱重要资料一起撤退。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修复工程结束,钱塘江大桥重新飞跨在钱塘江的波涛之上。

  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有“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也向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一想到茅以升以及钱塘江大桥在抗日战争中的这段经历,我总是禁不住心潮澎湃,难以自抑,除了仰慕其深厚的学识,更感佩其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反观今天的知识分子,我们或许最缺少的就是这样的民族责任感,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抱负、大志向。

  茅以升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工程教育家,担任过多所大学的校长,包括我们熟悉的北方交通大学;历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不仅如此,其文学及文化的功底也十分深厚,甚至连毛主席都称赞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

  以上述茅以升所作的“炸桥诗”为例——最近,笔者在一份人文学科的期刊上,见到两篇讨论茅以升“炸桥诗”的短文。一个工程专家80年前随笔写的一首小诗竟然难住了今天的人文学者。茅以升的炸桥诗共四句:

  斗地风云突变色,

  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

  其中的第二句和第四句其意思比较明显,而第一句和第三句颇令今人困惑,特别是第一句的“斗地”二字,到底何意?经过疏理、研讨,人们终于明白,“斗地”之“斗”原是指古代天文学上二十八宿中的“南斗”,因为按照古代星空分野的概念,“斗宿”即“南斗”是代表古代越国所辖的疆界,即今杭州一带。

  而“五行缺火真来火”一句,则是指“钱塘江大桥”五字中分别有“五行”中的“金(钅)”、“土”、“水”“木”,独缺少“火”,而将炸药装在桥上,无疑是增添了“火”。——一个学工程的人写的诗竟然难住了现代研究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

  说到这里,我确实为自己和今日的许多知识分子感到汗颜,也对茅以升以及诸多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民族责任心,以及深厚而渊博的学识萌生了更多敬意。(供稿:政教学院刘永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