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专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
打印 / 电子邮件 / 分享

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2009/08/10

永远的赤诚 永恒的“动力”--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顾瑞珍、周婷玉)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热泪一次又一次盈眶。8月1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一颗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在这里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由中组部、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航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朴素的衣着、和善的面容、笃定的眼神……他的家人、学生、同事和首都近千名干部群众通过主席台两侧的大屏幕,重温这位“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的音容笑貌。

    他走了,带着对家人的爱、对事业的执著、对党和国家的一片赤诚。

    他还在,他的事业、他的信念、他的精神随着装有中国发动机的“战鹰”翱翔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

    “吴老的一生,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谭瑞松在报告会上说,为了表达对党的热爱,吴老连续46年缴纳大额党费,临终前还郑重立下遗嘱,将俭朴积攒下的10万元缴纳了最后一次党费。“这是一个大孝之子对母亲的珍爱,是一个拳拳赤子对祖国的真情!”

    燃尽生命为报国,铁血丹心铸航空。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动力装置,被喻为飞机的“心脏”。“什么时候拿出我们的产品来献给党!”中航工业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张恩和说,这句话是吴老对航空发动机事业成功的深深渴望,这个坚定的信念伴随他一生一世。

    如今,装备了强劲“中国心”的“战鹰”,正雄视于祖国的蓝天白云之上,强大的军队,已经为共和国铸就了空中的“钢铁长城”,四十万航空人,正秉承吴老的报国志向,阔步奋进在建设航空工业强国的伟大征程中。

    “他是我一生中最敬仰、最亲近、最知心的导师!他的谆谆教诲和革命精神影响着我的整个人生,永远指引着我不断前进。”与吴大观相处了近半个世纪的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如此评价他。在去世前十天,吴老紧紧抓住刘大响的手,用尽全身力气,断断续续地把自己在航空发动机探索之路上获取的“智慧和所得”留传给他。说起这些,刘大响至今哽咽难止。


为中国的战鹰装上一颗“中国心”,这个目标就像穿越一个世纪的火焰,燃烧了吴大观全部的生命。他为自己的小家留下了什么呢?采访吴大观事迹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永远也忘不了第一眼看到吴大观的家时内心的震撼:刷着半截白灰半截油漆的老墙,吊着一根老式日光灯的天花板,一张可以折叠的简陋饭桌,磨白了皮的破沙发,一排用包装箱打的衣柜,衣柜里有一件穿了40多年的涤卡中山装……

    “吴大观的伟大正是在这远离鲜花、掌声、聚光灯的悲壮中寂寞而坚韧地前行。”张严平深有感触地说。

    吴大观生活简朴,但每逢国家遇到地震、大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他总是踊跃捐款,对有困难的同事、邻居也总是慷慨解囊。他一生交纳的党费和各种捐款达30多万元,占他工资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人生是施予不是索取”,这是吴大观的人生信条,也是全家的人生准则。

    “精神遗产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大财富。他用一辈子的人生教育了我们,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女儿吴晓云眼中,吴大观就像天下所有父亲一样,无论社会给他增加多少光环,他也只是女儿心中那个最亲近的人,那个永远让女儿惦念的父亲。

    台上,情到深处痛哭失声;台下,决堤的泪水无声流淌。

    吴大观的赤诚和奉献,感动了在场的观众。空军某部副营长沈红良说,吴大观将自己的毕生都默默地奉献给国家的航空事业,他的奉献,推动了中国空军60年来的发展,我们也要以自己的奉献,为祖国空军事业争取更大的成就。

    “吴老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他的研究成果是中国飞机的动力装置,他的精神财富则是我们前进的永恒动力。”报告会已结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陈骏博仍沉浸在持续的感佩和崇敬中。

    航空事业薪火传承,吴老精神光泽后人——

    他没有亲手收获果实,他用一辈子种下一棵参天大树;

    他没有亲手捧得鲜花,他用一辈子披荆斩棘、点火拓荒;

    他没有骄人的光环,他用一辈子托举起一代后来者的臂膀……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