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专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打印 / 电子邮件 / 分享

“导弹司令”杨业功的清风亮节

2015/06/18

  新安江畔,杨业功纪念馆。这位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共和国将军的简朴令参观者吃惊:一只浅蓝色的搪瓷碗,从任排长时一直用到生命结束,30多年从不离身;复原的“杨业功旧居”里,卧床是用4个木箱拼成的,而床头灯则是用拐杖支起的一盏旧台灯,餐桌、衣柜全是自制的。

  10年前,“导弹司令”杨业功倒在工作岗位上,被誉为“军中焦裕禄”。2012812日,杨业功纪念馆落成。在纪念馆留言簿和网页上,已有20多万条感言和跟帖——“一盏灯、一个碗,寻常之物,却承载着一名共产党人的清风亮节”“有杨业功这样的将军,强军富国的征程一片光明”等感言,道出人们的共同心声。

  坚守“两个阵地”

  “从来败军多骄奢,自古为将廉生威”。杨业功一生坚守“两个阵地”:一个是为国仗剑的导弹阵地,一个是清正廉洁的气节阵地。当旅长时,他写下“携礼莫入”挂在门楣上,挡了送礼者的脚步;当上将军,有人找他谋求“关照”,被当面怒斥;当了司令员,每年经手上亿元经费,他坚持花好每个铜板,一分一毫问心无愧。

  “这真是将军的家吗?”看到复原的“杨业功旧居”门窗破旧,墙壁斑驳,参观者一遍遍问讲解员。移步换景,当他们看到墙壁上的一幅照片,满腹疑问化成两行热泪:病中的杨业功,穿着一件掉了扣子的旧棉袄,坐在临时借来的沙发上,面前摆着那个浅蓝色的搪瓷碗,一个蛋糕,几碟小菜,这是将军的最后一个生日。

  纪念馆的中央,陈列着一个老式皮箱,里面放着绿色军大衣、水壶和方便面。这是杨业功的“三件宝”,用他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出差下部队,足矣。杨业功一年有100多天忙碌在深山,奔波在基层,他下部队明确提出“禁酒、减菜、少陪同”,在外勘察阵地,很多时候靠吃方便面充饥。

  一位90多岁的老红军,坐着轮椅参观杨业功纪念馆。老人几次哽噎:“战争年代缺吃少穿,勤俭节约倒是不难,但在物质充盈的今天,尚有几人能如此?党的传统还在,军队作风还在!”

  常思“决战决胜”

  杨业功一生思带兵,谋打赢,枕戈待旦,抓紧时间储备知识。1997年,杨业功被派往国防大学深造。他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充电机遇,如饥似渴地学习高科技知识,研究各军兵种作战理论,整理出资料几十万字,节假日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度过,只用一年时间便完成军事指挥员的知识升级。

  杨业功生活上极其简朴,花钱买书却从不吝啬,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只要认为需要的,便买而习之。紧张的工作之余,杨业功撰写了《谈如何保持第二炮兵长久的实战能力》《局部战争与导弹部队》等30余篇对部队建设颇有价值的研讨文章。

  19996月,杨业功走上某基地司令员岗位。时值这个基地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时期和超常发展的特殊时期,杨业功把“决战决胜”作为部队追求的最高目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在他担任司令员的几年间,二炮某导弹基地建设呈辐射状快速发展,圆满完成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使共和国的“长缨”锐旅真正成为捍卫祖国的“铁拳头”。

  2002年,已经57岁的杨业功在基地党委常委中带头参加军事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学习。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伏在病床上完成题为《建立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应把握的问题》的毕业论文。

纯朴“将门家风”

  走进杨业功纪念馆,人们凝望一张张家庭合影,聆听一个个家风故事,吟诵一首首将军诗作,感受着纯朴的“将门家风”。

  杨业功有两个“约法三章”——一个是,从当旅长开始,他就给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提要求:不许干预我的工作;不许享受任何“特权”;不许收受任何钱财和好处。另一个是,2003年底他病重住院,交代大家:无论我手术成功与否,任何人不得找医院麻烦;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来看我;家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受礼品和现金。有了“约法三章”,不管刮风下雨,妻子杨玉珍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儿子杨波涛想“蹭”父亲的便车回家,结果被赶下车;弟弟从老家投奔,想在部队招待所谋个差事,好话说尽,他就是不点头。

  官至将军,杨业功从没用手中的权力谋一点私利:老母亲仍居家乡,妻子从北京郊区一座热力站退休,二弟杨业平是一名普通教师,三弟杨业专在一家宾馆打工,妹妹杨业理在一个学校干勤杂,儿子杨波涛仍是我军战略导弹部队的一名普通干部。

当年,儿子杨波涛结婚,杨业功明确不办婚宴、不收礼金,以茶话会的形式请来亲朋好友坐了坐,让一对新人种下两棵桂花树作为纪念,花费的832元是自己掏的腰包。今年春节,一对年轻的恋人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后,打扮时髦的女孩流着泪对男孩说:“我们结婚也一切从简吧,像这样种些树倒是不错的主意。”临走时,女孩告诉工作人员,他们已决定把举办婚宴的钱换成一万棵树苗,染绿一片荒山。(来源:光明日报)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