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6
文 宣
生活方式是对待生活的处理模式。对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实质上说也是对一种文化模式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的文化模式影响并决定着大学人的生活方式和样式。每一个大学人都应始终站在社会文化和精神的高地,以探索真理的气质、开放包容的胸怀,坚定不移地守护和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自3月8日下午我校 “勤•信”文化大讲堂开讲以来,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关于“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和“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所凸显的德育愿景——“会做人”与“善做事”的大讨论。这是大力弘扬勤信文化,引导广大师生养成“勤奋治学、诚信做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模式的序曲。
以‘勤信’命名文化大讲堂,是对我校“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思想文化内涵的定位与聚焦,是对我校如何构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校园文化的一种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举办勤信文化大讲堂一方面在于能够彰显出我校广大师生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勤勉治学,敢于担当、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坚定信念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在于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让讲堂成为全校师生获取、播种精神食粮的窗口和平台,为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勤信文化大讲堂取自学校“勤以为学、信以立身”之核心词“勤”与“信”。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勤”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是兴家的法宝,立世的本源,也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勤以为学”源于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名句以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治学名联。“勤以为学”校训阐明了学习和工作的要决在于“勤”,即勤勉、勤奋、勤恳,既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又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它是广大师生学习与工作、成人与成才的先决条件和行为准则。弘扬和践行“勤以为学”校训精神要求广大师生要自觉养成勤劳、勤奋、勤俭、勤恳的美德,并把它自觉内化为广大师生的个性品格,外化为实际行动。“信”是“五常”之一,是一切美德和品格养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既可指个体单纯外显的守诺行为,也可指个体由诚于内而外显的诚信之实、守信之道。“信以立身”源于《论语》的“民无信不立”,以及后人在此基础上引申的“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的论断等等。“信以立身”揭示了做人做事的要决在于“信”,即诚信、忠信、守信、践诺,既要身心和谐,表里如一;又要言行一致、践诺履约。它是个体立身社会、谋得长远发展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资本与精神动力。弘扬和践行“信以立身”校训精神要求广大师生要自觉养成诚信、忠信、守信、笃信的美德,具有坚定的信念、信仰、信心,养成信用、信实、践诺的个体品格和行为习惯。“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合起来讲,就是要求全校师生既要具有勤劳、勤奋、勤俭、勤恳的做事态度和能力,也要养成诚信、忠信、笃信、守信的为人品质和道德境界,既要勤奋治学,又要诚信做人。
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勤信文化大讲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去牵引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勤信文化大讲堂之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就业指导讲座、社会思潮讲座,最终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长效、越来越有积淀、越来越厚重。全校师生、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共识,在一条主线、一个目标的前提下进行部署和安排,推动勤信文化大讲堂成为广大师生求知求新、开阔视野的良师益友,成为强化共识、启迪智慧的新型课堂,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从而使“勤奋治学、诚信做人”逐渐内化为校园人的生活方式。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