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专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打印 / 电子邮件 / 分享

听老兵讲那过去的故事

2015/09/0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网媒1401:赵里乐

正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借这个机会到村里老人那里去拜访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好几个爷爷都是在过去当过兵的,不过他们的年龄不一样,最老的已经八十多岁了,也就不好去打扰;在问候过几个年龄不大的爷爷后,我决定听听王爷爷讲讲他那个时候的故事。

他头顶一顶军帽,平静的躺在摇椅上,嘴里一阵阵嘟囔着什么。风轻轻地从窗口吹进屋里,拂其他额前的银发,吹过他满布皱纹的脸颊和时常挂在嘴角的慈祥的微笑。老人看上去就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这是我们年轻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经过简单的对话之后,爷爷也愿意开口讲讲他那个年代的故事了,尽管那是中国人都不愿意提起的。

“我1925年出生在山东省的临清县,在兄妹七人中排行老二,上面还一个哥哥。那时候我们一家挤在一个50多平米的房子里,由于家里人多粮食不够吃,每年都要地主家借粮,借70斤还100斤,而我7岁便开始在地主家打零工,帮家里顶一些欠粮。日子苦是苦了点,但爹娘兄妹还都在一起,过的也算平静,但这一切都在日本人侵略我的家乡以后改变了,日本人扫荡了我的家乡,烧毁了我们家住的房子,没有了家,没有了粮食,为了活着,我爹娘推着独轮车拉着弟弟妹妹开始了逃荒,而我则是留在了家乡以要饭为生,吃上这顿没下顿的对付活着。这一年,我大哥和我爹由于饥饿和疾病在同一夜晚双双死去,仅半月后,我娘又饿死在家,当时我就这么突然的就成为了家中最为年长的哥哥,我恨日本人啊,恨的是咬牙切齿,那时候我就决定了要报仇,我把弟弟妹妹送到姑姑家代为照顾后,便加入了当时县里抗日组织。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战斗那是1945年阴历1月份,我们团的战士们接到命令攻打聊城内的日伪军,那场大战打了66夜,团里1300名战士打到最后只剩下600多人。战争刚开始我们在城墙下挖一个洞口,那洞一直向城里方向挖了8米多深后由两名战士向洞里推进了两独轮车的炸药,由于洞内有水,当时炸药是用棉被包裹。最先,上去进攻的两个排的战士开始利用云梯攀爬城墙,可上面敌人用圆木顺着梯子往下滚,两个排的战士我没见一个活着回来,全部牺牲了。战争的头两天打的异常激烈,战士们不断的向敌人展开进攻,可是慢慢我们发现,不知什么原因,敌人的军队总是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后方,然后又突然消失,这让我们损伤了不少战士。团里领导开始寻找敌军为何会从后方出现的原因,最后我们发现在我军后方不远处的一座古庙里,有一个能直通城内的地道,敌人也就是利用此地道从城中出来偷袭的,我当时和其他几个战士果断将此处地道炸毁。战争的第四天我也上了前线,当时我一心杀敌,冲的太过猛烈,不甚被敌人的手榴弹弹片打入了我的脑袋上……”

老人说到这里让我们看了当年的伤口,可见老人后脑伤口处依然发着深黑色。岁月不饶人,他已不再是当年的勇敢战士了,可似乎心中总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诉说着当年那刻骨铭心的往事。记住抗战,记住老兵,并非仅仅一个概念、一句空话,而应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