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专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大学文化
打印 / 电子邮件 / 分享

一名外籍志愿者的坚守

2012/03/29

——记我校美籍教师Patrick Lynch

    或许你常常看到这样一个身影穿梭在校园里:半旧的厚针织衫,鼓鼓囊囊的书包,并不高大且微胖的身躯,以及那张在人群中辨识度很高的西方人面孔。他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的美籍教师Patrick Lynch(李驰)。走在路上,往来的同学仍忍不住好奇地多看他几眼,却鲜有人知这位神态和蔼的外教还有另一个“身份”——风华爱心希望小学志愿教师。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可能回不去了”

    Patrick第一次来中国旅行是二十年前,那时的他在旧金山一家IT公司上班,有着不错的薪水,却要“忍受糟糕的硬件设备和管理”。十年后,Patrick年届五十,也彻底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程序员工作。他和几个华裔朋友再次来到中国,本只想看看朋友口中所描绘的巨大变化,没想到一下就喜欢上了北京这座城市。“北京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的艺术博物馆;有着友好而热情的人们;最重要的是,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像北京这样规模庞大却仍对自行车很友好。”说着,他眨了眨眼,目光停在专家公寓门外那辆伴随他多年的黑色捷安特自行车上。

    于是,当他们在北京停留了几天后,Patrick机灵的朋友帮他联系了一份在大学任教的工作。本打算工作一学期便返美,但他在这半年中发现自己逐渐适应并爱上了北京的生活。在他的眼里,这是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地方。看着城市改变、学生成长,Patrick感到由衷的快乐。中国也是个善待教师的国家,人们对老师的尊重使他倍感欣慰。“我从未刻意计划定居,只是想着再久留几天、久留几天……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可能回不去了。”等他再次返美时,却是为了打点一切来华度过他的晚年。时光飞逝,Patrick如今已到花甲之年,在北京也已生活了近十年。

“正是因为这小小的承诺”

    上过Patrick口语课的同学都喜欢他的风趣幽默以及对学生从不掩饰的鼓励和赞美之情。而对于风华爱心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来说,Patrick更是他们心中的“风云人物”。这所位于海淀区肖家河王家庄的希望小学,是一所成立于14年前的打工子弟学校,平日基本靠捐款维持运作。校长梁小芳女士终日忙碌,只为筹集更多的资金,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即便如此,风华爱心希望小学的运作也很是艰难,教学条件跟公立小学相比自然差距甚远。对校长和孩子们来说,在Patrick到来之前,有固定的外籍教师是一种奢望。回忆起初识风华小学那些可爱孩子们的时光,Patrick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曾经在一家餐厅当志愿者,主要负责培训员工的口语。一天,两位大学生志愿者找到他,询问是否愿意去打工子弟学校当志愿者。在美国就已当过多年志愿教师的Patrick便欣然答应,和他们一起来到了风华爱心希望小学。通过了解他发现,孩子们大多家境贫困,远离家乡,漂泊在北京,父母奔波于生计无法给与他们更多关爱。学校教师和教学设备及其短缺,六七十个孩子挤在一个连暖气都没有的教室里。孩子们的学习基础不好,尤其是英语成绩落后成为了影响他们升入公立中学的一大障碍。即使如此,他们对这位老外是那样热情,使他感觉到那一颗颗跳动的求知之心。

    于是,Patrick在风华担任了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师,每周二、周四下午上两节课,帮助孩子们做大量的口语和写作练习,以便帮助他们应对升入公立初中的考试。当他踏着那辆黑色捷安特出现在校门外的小道上时,铁门内等候的孩子无不欢呼雀跃,迎着他进教室,甚至还轮流拍他的大肚子。“校长试图阻止孩子们拍我的肚子,说很没礼貌,可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我也觉得这是亲近孩子们的好方式。他们还常常要和我握手、拥抱。”一次,一个瘦小的三年级女生在人群中凑到Patrick跟前,怯生生地问:“老师,您教几年级啊?”“现在是五年级。”“那我怎么办,我在三年级。”“那你就得再等两年,我会教你的。” Patrick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她。没想到正是这个小小的承诺,使他度过了在风华支教的一年又一年,使他发觉自己渐渐离不开这些调皮又聪明的孩子,使他想一直看着孩子们成长和改变。

    由于条件艰苦,许多志愿者来了又走,而Patrick却一呆就是六年,无论寒暑都坚持一周两次的任教。他坦言,起初到我校工作,也是因为离风华小学近,同时课程相对轻松,使他有更多的时间跟孩子们相处。六年来,每个孩子、每堂课的点点滴滴都烙印在他的脑海中,时不时拨动着这个老外或悲或喜的心弦。冬天,教室四处漏风,孩子们上课时只能不断搓着冻得发紫的小手,下课了就跑到唯一有火炉的校长办公室取暖。Patrick上课时小腿和脚趾常常冻得生麻发疼,回家蹬单车都还不利索。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想过放弃。当初他许下诺言的三年级小女孩如今已顺利升入公立初中学习,而这位美国长者,却在一直坚守着。

“这是我一生中非常珍贵的部分”

    Patrick的课堂采用双语教学。当孩子们跟不上的时候,他会尽量用自己蹩脚的中文解释,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时间一长,他们之间形成了默契,孩子们甚至会帮助他用中文解释自己说的话。“他们来自不同地方,口音不同,以前交流总有很多障碍。但我很喜欢这些孩子,他们很聪明,大部分都很努力。其中有些孩子因为早先辍学,已经十四五岁还在读小学,而且显得很瘦小。我们之间相互了解,他们也逐渐接受了我的教学方式。我相信他们喜欢我多于敬畏我。”

    无论是在我校还是风华的课堂上,Patrick都会给同学们布置时事热点类的讨论话题,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开眼看世界”,获取多元化的知识。同时,他还自掏腰包为风华添置跳绳、毽子等体育器材,并兼任音乐老师。此前,风华没有音乐老师,他便自己下载歌谱并请中国教师翻译,教起了音乐课。为了实打实地提高成绩,Patrick也会布置大量的写作练习。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逆反,他们常常会对作业有抗拒或倦怠心理。

    “我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孩子为什么要变坏?那只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更多关注。”正是抱着这种信念,他帮助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上取得了突破,孩子们也终于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一次,一个毕业一年多的大男孩专程回来看望他,与他拥抱了好几次,再次坐在教室最后听课,并告诉他十分想念他的英语课堂,使Patrick异常感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做的事都是值得的,也深深感到支教是我一生中非常珍贵的部分。”

“我不是活雷锋,我只是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普通人”

    在支教六年分文未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Patrick一下变得繁忙了起来,经常被报纸和电视访谈节目约见,也时不时有人参观他的课堂。但他平时的生活依旧朴实简单,既不常看电视,也不习惯用手机。阅读书报、备课、批改作业、回复学生关于留学、就业的问题和偶尔骑车去公园,构成了他生活的大部分。他说这正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觉得应该早点放弃曾经无趣的IT工作来中国。做志愿教师不是为了出名,只是因为他爱孩子们,希望他们有好的未来。

    “我不是活雷锋,我只是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普通人。我总能记得生命中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我无以回报,只能把这份关怀传递给他人。”他热切地期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支教事业中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或许我们曾经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不足以改变什么。可当很多微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却会让世界变得无比轻快与美好。Patrick的行动与坚守,就是对这句话的一种生动注解吧。他的生命也因此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采写:记者团 袁姝雅)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