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专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专题
打印 / 电子邮件 / 分享

武汉纺织大学:行业立校 特色育人

2015/12/16

暑假刚过,武汉纺织大学现代纺织学院大二学生曾钰就接到多家企业的电话,希望与他合作。不久前,他和同学研发出的一种可精确感知人体温度的织物,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围绕纺织特色,摸索出了一套将专业嵌入纺织产业链的特色育人模式,培养出一批创新人才。

围绕“纺织”课改

“能有现在的成绩,得益于学校的学业导师制。从大一起,我就跟着学业导师一起做实验、搞研究。”曾钰深有体会。

“学业导师制”是武汉纺织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在学校的现代纺织学院试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得主徐卫林等28名教授学者成为第一批学业导师,每人带4名至5名本科生。

“学业导师制改革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些本科生从入学带到毕业,和带硕士生没什么区别。”徐卫林介绍,现在他带了7名本科生,让他们跟自己的研究生结对子,一起做实验,一起下企业。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尚钢说,纺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针对纺织专业的特性,学校推行学业导师制改革,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

在服装学院,大学四年,学生几乎一半时间都在工作室里,跟着学业导师“真枪实弹”地学习。正是这样,服装学院学生才能连续12年为大型活动和央视春晚设计服装。

目前,分配到学业导师的学生100%进入了导师的项目组、实验室。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学业导师制实现了双赢。“一方面,老师的项目多、人手有限,本科生比研究生具有更长的学习周期,可以长时间帮助老师分担;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导师制的培养,提前融入项目,解决了在理论学习中的一些困惑。”徐卫林说。

围绕“纺织”办专业

“纺大的发展离不开纺织行业。围绕纺织产业链优化和调整专业,办出特色,才能走出一条纺大特色的育人之路。”副校长罗锦银介绍,学校围绕纺织产业链,提出“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的发展思路,增加交叉学科专业。

学校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等10个与纺织产业链关联密切的新兴交叉专业,取消了7个关联度小的专业。

一些原有专业也纷纷围绕“纺织”做文章。正如校长韦一良所说:“要把纺织产业作为办学的土壤,同时也为纺织产业服务。”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纺织电气节能降耗技术实验室”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光欣告诉记者,与其他高校相比,武汉纺织大学的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并没有什么优势。“可是和纺织结合起来就不一样了。在分析纺织产业链各个环节,发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开发清洁能源、采用高效节能电机装备、生产过程自动化、节电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学院成立了“纺织电气节能降耗技术实验室”,其研究成果能帮助企业节能降耗、革新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很受企业欢迎。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夏静 通讯员 侯庆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3 06版)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