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电子邮件 / 分享

【异域学习】(二十一)德国掠影

2018/05/25

  在柏林的所见所闻有些还是和自己预想中不一样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出国。

 

 

  在这两周里,我们先后走访了柏林自由大学、柏林工业园、柏林技术应用大学、柏林科技馆和柏林工业大学等知名学府,不仅亲身体验了德国高等学府的学术氛围,还对他们的人文环境有了深刻的感受。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收获还是颇丰的。

  早就听闻德国是世界上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提倡环境保护并舍得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的国家之一。到了德国发现真是名不虚传,德国的城市绿化和绿化效果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随处都可以看到精美别致的公园。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参观柏林ADLERSHOF科技园。到达科技园后,首先是一位教授为我们讲解科技园的历史和概况。柏林墙倒塌后,东德和西德虽然合并,但两国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经济和技术系统,但东德原有的工业基础有80%不复存在,需要通过努力重建柏林的经济地位。于是成立了ADLERSHOF科技园,就是要利用前东德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引入更多的公司到园区来发展,带动经济复苏。如今这里已成为德国最大的工业园区。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园区对节能的重视,街道上的车全为电车,对太阳能的利用,对风力、水力的利用,以及新型燃料的开发,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很多大楼外墙上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循环发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仅如此,大面积的绿化也让科技园更适宜居住和生活,真正得成为环保的宜居社区。

 

 

  让我们比较陌生的是学校的教育体制。德国的大学主要分为3大类:综合性大学Universität,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职业技术学校Berufsakademien。综合性大学,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这类学校可授予Diplom, Magister Artium 及Doctor学位。应用技术大学,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经4-5年的专业学习,可取得高等专业学院毕业文凭(Diplom FH)。德国职业教育的类型,依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不同新的发展,而德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到18岁,因此为了符合工作领域上的各项专业以及强制学习年龄的要求,有许多针对不同的情况所设立的学校,例如:职业学校Berufsschule、职业专门学校Berufsfachschule、专科学校Fachschule等...各种职业学校的类型。和我们的理解不同的是,在德国,上大学不是唯一的一条路。即使学习成绩不是那么优异,对大学的课程没有兴趣,在一些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行业,职业技术学校出身的学生更实用,未来的就业也很明朗。选择上什么类型的大学决定着未来的工作,而这一切要从小学毕业开始考虑。当然,如果你的成绩足够优秀,是可以更换的。

  在德国学习更多的是靠自己。没有教务系统为你安排课表,需要每学期自己从200种课程中选课 ,自己安排自己的课程。你需要考虑所选课程的相互联系,课程安排时间是否冲突,以及自己的实际能力,这意味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学长说,真正困难的还是语言关,他刚来德国的时候,上课什么都听不懂。真正的交流远比考试中要困难得多。大多数留学生刚来的一个学期都不会考试,因为语言实在是吃力,而且课程难度真的很大。学长最忙的时候,基本周周都有考试。而且在德国没有补考,考试不及格直接重修,相比于我们轻松的大学时光,他们的学习任务确实颇重。在中国,我们可以在学校找到自己的辅导老师,而他们,找到合适的教授却非易事。我们还需注意一个问题,德国留学生往往都是一个人在国外,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参观了柏林德国国会大厦。它综合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德国统一的象征。国会大厦建筑上的铭文是“DEM DEUTSCHEN VOLKE ”,意思是 “为了德意志人民”。国会大厦是能入内参观的。经过福斯特的大手笔处理,国会大厦这一古老庄严的外壳里包裹的将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建筑。建筑底层及两侧的几层空间内安排着联邦议院主席团、元老委员会行政管理机构办公室以及议会党团厅和记者大厅,中央为两层高的椭圆形全会厅。全会厅上层三边环绕大量的观众席,普通公民可以在观众席自由地观看联邦议院的辩论。辩论席上的椅子都是紫色的,接待人员为我们解释说是因为紫色代表着中立,不论你属于什么党派,代表什么观点,在这里都是平等的。接待人员还向我们介绍说,在德国,鼓励年轻人参与政治,甚至会花钱来激励学生上政治相关的课程。

  接着,我们还登上了中央穹顶。中央穹顶在二次大战中被毁后便未能重建,这次福斯特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玻璃穹顶:其内为两座交错走向的螺旋式通道,裸露的全钢结构支撑,参观者可以通过它到达50米高的瞭望平台,眺望柏林的景色。夜间,穹顶从内部照明,从而为德国首都创造了一个新的城市标志。玻璃穹顶中央是一个漏斗式的结构,上面有360块可以活动的镜面玻璃,用来反射光线照亮议会大厅。漏斗还是一个完美的收集雨水的装置,地下还有看不见的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水与空调制冷(热)进行热交换的节能应用。德国人真的是把环保做得淋漓尽致。

  柏林被誉为“森林与湖泊之都”,这两天满眼的尽是树木和花草,大面积的绿化让人看着奢侈,街道干净整洁,空气也很好,住的地方非常安静,到了晚上分贝几乎为零,非常适宜居住。最令我震撼的景点是柏林大教堂。柏林大教堂建造于1894-1905年,位于德国柏林市博物馆岛东端,菩提树大街上,是威廉二世皇帝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新教堂,柏林大教堂穹顶是典型的巴洛克拱顶,这个拱顶德语称为 Dorm,原本新教的教堂都叫Kirche,天主教才有Dorm,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rm因穹顶得名。突出的三个大圆顶明显地诠释了这一特点,它的内设极其奢华甚至达到了浮华的程度。教堂内部并不太大,可容纳500人,上部4层,地下室一层。霍亨索伦家族各个时期的重要成员的灵柩基本上都在教堂内。

  来到柏林,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柏林墙。这面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墙。“当人们想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墙是挡不住的,所以它就被推倒了。”这是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推倒后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的确如此,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柏林墙现在最大的意义正是它已经不复存在。因为,历史的进程是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都改变不了的。在柏林墙建成至推倒的28年间,有很多想翻越这面墙逃到西德去的东德人被哨兵击毙。墙上的纪念装饰就是用来悼念那些逝去者的。现在保留的这段专供游人参观的柏林墙已经被涂鸦画家创作成了一面艺术墙,难以真实反映那段分割的历史了。但是艺术没有维度,这段历史也永远不会被忘记。如今我们把它当作艺术品欣赏,能回想起当时的历史,也是十分震撼的。

  此次海外交流学习虽然只有短短两周的时间,但着实让我们体会到了德国的风情:著名的景点、认真的态度、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强烈的节能意识。还有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从初来乍到不知道怎么坐地铁,到熟悉后可以结伴出行,甚至我们还在宿舍做起了饭,着实体验了一把留学生的生活。(供稿:自动化学院 张依)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