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9
“创新与创业相辅相成,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而创业则是在创新的基础上从无到有的蜕变。”谈到对创新创业的理解,王仁宇这样说。他曾先后荣获北京市人才精英 “光华----双创之星”、2016年“百名时代先锋”中的 “健行创新先锋”称号,受到北京青年报、共青团报和千龙网的采访。作为毕业生,他更是被评为今年的“十大先锋人物”,站在礼堂中央接受校领导的表彰。他就是信息管理学院信管1301班学生,也是“创行空间”和“银翼科技”的创始人。
大学四年,他在不断“折腾”中逐渐明晰自己今后要走的路,“从像无头苍蝇似的参加各类展会到参加社团,筹建自身创业项目,成立公司,再到创办孵化器,整合学校的资源。看似角度、层次不同,其实干的是一件事。”如今,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他将越走越远,步履也越来越坚定。
大创项目中起步----创新创业初挑战
王仁宇对自己的未来有期待,有规划,也有脚踏实地的铺垫。从一开始,他就在努力摸索大学生活更好的开启模式,用他的话讲就是在不停地“折腾”。 他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先后组建过多个项目团队在团队合作中。
一个团队一起做事情,少不了不断磨合,彼此间合作的方式非常重要,如何让团队成员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这都是王仁宇面临的挑战。参加大创项目让他明白,作为一名组织者,要时刻展现出自己对项目成功的渴望,同时也要保持理智的头脑。最不可取的就是小看他人,尤其是自己的队员。在和他人沟通的过程中要坦诚并且耐心,这样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从最开始参加大创项目到走上创业道路,由于每个人选择的人生道路不同,团队里和他一起工作的伙伴有的就业、有的考研,坚持创业这条路变得更加困难。他密切关注着各种创新创业相关的展会、训练营,通过接触不同的伙伴,一方面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也聚拢各个渠道的资源。
王仁宇的家不在北京当地,他谈到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资源积累。他说:“一个在北京上大学的本科生没有多少社会资源,也没有可以和自己一直坚持创业的朋友,尽管有政策支持,那也非常困难。你需要在不断的接触新朋友的过程中积累你的个人能量。让更多的人认可你,才能认识更多高阶层的人。从而积攒更多能量。”为了把一个创意点变成现实,他不记得经历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创业很难很苦,可是他选择坚持,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不仅仅满足于在自己专业领域内学编程,在发现自己对机器人的兴趣后,他还把目光投向了机器人研究方向,担任G_ROBOT社团智能硬件负责人。
最初他选择创业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后来发现,其实走上创业的道路,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的契机,只要内心渴望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的理解能力,终有一天会走上创业这条路。创业没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但却一定比想象中更加艰辛。他感叹道:“大学是一个半自由社会,所以很多情况下没人会管你在做什么,需要为谁负责。但是出了关键问题的时候,会有人过问。所以,定一个努力的方向很重要。可能一开始会很迷茫,没有未来、没有目标。但是你得不断的问自己,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即使没有结果,千万不能停止问自己。终有一天,时机成熟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答案是什么。”
智能电脑显示器支架----从无到有的发明
苦心人,天不负。基于他对机器人的热爱和参加大创项目所得的经验,发明“智能电脑显示器支架”的想法愈来愈成熟。从自身写程序盯着电脑的体验想到现今很多人会一直盯着电脑,现有的电脑支架是固定的,不太方便,能有一个可以动起来的支架就好了,最好还能识别人体特征自主改变显示器的状态,就更好了。这样使用电脑过程中会更加舒心。这个作品的诞生,源于他的灵感,也体现了他留心生活,更是他已有知识储备的自然的输出。
“智能支架机器人”,能够通过摄像头监控人的头部运动,根据人的姿势调整电脑显示器的角度,从而达到缓解长时间使用电脑人群的头部疲劳。同时当头部长时间不运动时,该支架将自动移动或关闭显示器,从使用者角度来讲,这个支架很人性化地为用户着想,为他们的健康提供保障。为了实现人工智能与机械构造相配合的核心技术点,该项目利用了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同时在完善过程中还整合了机械、工业设计和物联网等多方面专业合作的通力研发。
2016年12月的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上,王仁宇和他的团队凭借参赛作品----智能电脑显示器支架在这次推介会上获得三等奖,而且在路演中和投资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并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2月7日,北京青年报在《大学生创新成果推介会评出11项金奖》一文中对王仁宇及其参赛项目进行了专题对话,并给予了高度肯定。这项研发成果还获得了《千龙网》的关注,王仁宇应邀到千龙访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同时,王仁宇参加北京市双创人才精英训练营期间,这项作品也让他在本次训练营中获得“光华—双创之星”的荣誉称号。
在研发“智能电脑显示器支架”时,王仁宇负责该项目的管理和规划方面,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挑战。因为市场上并没有相关的产品,从前期调查到系统开发,他们完全要自己动手去做调研、查资料,难点在于如何从生活中找到贴合实际的人机交互的平衡点,这都需要仔细推敲。他说:“如今虽然有关于支架机器人相关产品的研发,但在市场上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后来,他们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试用市面上已有的机器人、收集身边人的意见,不断推出解决方案。另外,他表示:“虽然到现在已经实现了项目的软件端,但更困难的还在将来硬件端的实现。幸运的是这次推介会上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在技术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支持”。
组建“银翼科技”、“创行空间”团队----创业学习肩并肩
从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到研发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创造商业价值,再到创建“银翼科技”、“创行空间”团队,王仁宇从未停止学习。学习能力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太重要了。
他认为,学业和创业并不是对立面。大学的通识教育提高的是个人的学习能力;而商业社会提高的是实践能力,这两者都是学习,所以并不是对立面。但是,创业工作需要你对于任何事情的大局观拥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上课学习提供的是章节知识的学习。任何一个创业的人都是一个优秀的自学主义者。不论是“银翼科技”,还是“创行空间”,都为有志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
商业活动不是校园中的公益活动,没有人会为创业者的失败买单 。“银翼科技”作为双创人才技术转化平台的运营主体,主要吸纳学校内各类希望能够动手实践的同学,根据学校内的课程体系,对接市场相关需求,在组建的工程师团队的维护支持的前提下,帮助学校的学生能够在拥有技术保证的前提下,参与有偿的创业实践,让自身在学校内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在工程师的帮助下转化成为生产力。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帮助其在进入社会之前能够有机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创业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深入人心,可是“理论+实践”并未真正落实。如果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社会实践基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业的成功率就会大很多。“创行空间”的出现就是希望能够给更多的人一个创业实践的机会。参与或者带领一个团队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也是王仁宇创建“创行空间”的初衷。
“创行空间”作为学校创业孵化平台,帮助校内创业团队对接各类市场资源,帮助创业团队在校内招募人才。同时,安排各类创业教育的服务,帮助创业中各个时期的人们能够有机会了解到对各自创业有作用的知识,同时也帮助对创业拥有兴趣,但却缺乏相关知识的同学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创业过程中。创业教育并非单纯的做生意,为了赚钱。而是一种实践学习、实践创造价值的过程。通过创业教育能够在本科阶段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商业社会中的作用, 同时帮助企业能够更多与学生产生交流,加快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准备的进入社会。
这个六月,王仁宇也将大学毕业,创新创业之路漫漫,他将上下而求索。
考虑到创行空间今后的发展,他表示,现在马上要成立一家新的孵化器公司,将会做成校内社团跟校外企业同时运作的经营模式,公司注册地位于学校的创业基地----龙岗路27号。公司旨在帮助大学生群体做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把一些好的科研项目带到社会上产生社会价值,校内部分结合创行空间、孵化器在校学生创业实践的三方面需求,做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记者团:马倩倩)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