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电子邮件 / 分享

【异域学习】(十三):在森林之国瑞典的学习与生活

2017/05/31

  读大学期间,我曾作为交换生赴瑞典中瑞典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在这里完成了我的本科毕设项目及其相关课程。

  中瑞典大学位于瑞典中北部地区,地处北欧的心脏,拥有三个校区,分布在厄斯特松德、松兹瓦尔及赫尔诺桑德。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50年前,其教学规模为瑞典十大院校之一,也是瑞典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

 

 

  在国内,我所学的是自动化(信息与控制系统)专业,而到了瑞典,我选择了电子设计专业,更多地接触电子电路,布局设计相关知识。这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参与了十门课程的学习:机器视觉、模电、VHDL、测量与统计、电子系统设计、电子系统、无线传感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力电子技术、模拟系统设计。这些课程中,有两门是在国内学习过的,但是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同样的课程也有了不同的收获。比如电力电子技术,国内更重视知识点的细而密,而瑞典则更关注知识的整体连贯性。在模电课程的学习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知识的相关应用,不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也开阔了眼界,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意义,能更加合理地拓展延伸那些最基础的理论。

 

 

  学校的实验室设计非常方便和人性化。实验室进门的右侧挂着急救箱,里面有紧急包扎的绷带和创口贴,以防同学做实验的时候伤到手。实验室的设备也十分齐全,每一个桌子上都摆着全套的实验仪器,如果实验仪器出现故障,要立马报修,电脑系统也十分先进,所装软件也特别齐全,几乎我们所需实验软件在实验室的电脑上都能找到。

  住在留学生为主的松兹瓦尔学生公寓,我结识了不少瑞典学生和其他国家的交换生。瑞典学生的个性偏向害羞内敛。瑞典人的阅报率相当高,记者的素质也相当高,言谈中可以发现他们有相当不错的国际视野。学分、时数较少的学习设计,使得学生有很大的空间追求自己的兴趣与才艺。其他国家的交换生也更多是抱着结识朋友、体验新环境的目的来此学习,课程和学业安排会相对较少。学习总体相对轻松。而我由于是大四毕业生,面临着毕业设计和相关课程学习的双重压力,所选专业课程相对较多,自由的时间也并不丰裕,所以这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专研各种专业书籍。

 

 

  中瑞典大学的基本生活建设相当健全而舒适。清新的空气和宽阔的住宅空间让人相当容易有着好心情面对每一天的新事物。每个系都有各自的专门图书馆,当然碰到找不到的书,“总图”(Universitet Bibliotek)绝对是最好的资源。学校的系统以外,离火车站不远的市立图书馆有着相当丰富的资源。在松兹瓦尔,市立图书馆和市立博物馆在同一栋建筑里,人们可以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查阅相关书籍进行知识补充。除了各类可以翻阅的重要期刊和当地生活杂志,丰富的童书区(练习瑞典语的最好途径)、各式各样的语言自修教材,还有众多视听资料可以外借。在借期跟数量上,瑞典都有着非常人性的设计,而且都可以通过网络续借。但是,一旦到期未还,图书的罚款就是按逾期天数翻倍增长。

  松兹瓦尔位处于瑞典的中部,离斯德哥尔摩很近。有空的话可以去北欧五国、瑞士、爱尔兰、非洲马拉威、法国、西班牙以及奥地利,旅行让我认识了各地的民情,也让我自身对于语言的热情有了实际应用跟扩展的机会。在瑞典留学的这一年里,除了学习,也充分感受并吸收到瑞典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瑞典由于地理位置纬度偏高,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气候相对较冷,所以他们格外珍惜每年短暂的三个月夏季,也由于他们的祖先是骁勇善战的维京民族,他们非常崇尚健康有活力的运动。无论刮风下雨,都动摇不了他们的跑步热情,为更好地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跑步大军。由于瑞典拥有非常清新的空气的干净的水资源,环境非常舒适宜人。森林覆盖率相当高,在我所居住的留学生公寓群附近,就有一大片森林。优质的奶制品和每日有规律的运动,造就了瑞典人民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热情。学校的食堂也能处处体现这一人生观念。每一餐都搭配得非常合理及有营养。主食通常是土豆和燕麦,搭配芝士焖鱼或鸡块,还有足量蔬菜。

 

 

  当地的交通也特别发达,各种公交设施都做了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包括公交车,地铁在内的交通工具,在停车的时候都会适度倾斜车身,好让下客通道和道路齐平以减少颠簸。街上的残障人士也特别多,刚开始的时候我感到十分郁闷,    为什么这么一个小镇,就有这么多残疾人? 后来我才知道,并不是瑞典的残疾人多,之所以我们能在大街上看到他们,是因为瑞典的治安和公共设施都特别人性化和让人放心,所以他们才会放心地出来逛街晒太阳,舒适地过着普通人一样的正常生活。

  在中瑞典大学念书的日子里,除了电子专业的相关课程学习以外,我还花了一些时间自修有关机率、外国古代史,瑞典文化的诸多侧面(比如音乐史、电影史、设计史、文学),在阅读反思的过程中,也能悟出许多人生的经验,保持心态的平和。(供稿:自动化学院  李怡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