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6
夏日浓浓,阳光怡人,我有幸来到具有无限魅力的卓越工程师联盟开放实验室参观。
小楼隐藏着大天地
当日早上七点半,我们从小营校区出发,骑自行车约15分钟就来到了闻名良久的卓越联盟开放实验室。实验室位于街道的北侧,走过一条小径,方才见到一栋小绿楼,给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实验室是去年11月底完成三期建设,才不到一年,仿佛是一个年轻又朝气蓬勃青年。门前摆满了许多辆自行车,看来这里经常有师生前来。进入实验室是另一番天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张大型的实验桌,桌子上置放着几个造型奇特的机器人构件以及一个供学生们学习实践的圆柱形机器人,一下子就把我们的目光吸引住了,好奇心在我的心中蔓延了起来。不一会儿,从四面八方赶来上课的各高校学生们陆陆续续来到实验室,踏进实验室的大门,同学们热情地和刘相权老师打招呼。刘老师是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的教师,今日在这里为同学们讲授多类型机器人设计及运动控制这一课程。刚进教室的同学们一边放下书包,一边跟刘老师讨论着上周的课程进度和这一次的实验安排。来到这里上课的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来自我校的同学外,还有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其他学校的学生,他们都是源于对机器人的兴趣而在这里集聚一堂。
走进校际选修课
通过跟刘老师交流,我们了解到今天这里开设的课程《多类型机器人设计及运动控制》是一门校际选修课,课程面向北京多所高校的各类专业学生开设,依托学校多类型机器人变结构设计及运动控制实训练平台(包括可拆装串联机器人系统、圆柱坐标机器人系统、爬楼梯机器人、NAO机器人等等)。
在这里的上课与平日里教室的大班课有很多不同之处,大班课更多的是听老师讲授,而是这里更多的是同学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借由实验培养同学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上课时,同学们两三个人组成一组进行学习实践,因为是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所以刘老师并没有给同学们安排相同的实验,而是因材施教,依据每个同学的专业和兴趣安排不同的实验内容。这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同学们都专注于自己所做的实验,有的通过观看视频与他人合作动手拆卸机器人关节,有的通过电脑编程控制机器人做出各类动作。每当有同学们遇到问题时,刘老师都会在一旁及时给予解答和指点。
开放实验室最大的特色是打造具有技术前瞻性、跨学科智能工厂真实实践场景,开展以机器人工程、智能控制、大数据为核心内容的高端综合项目实战。据刘老师介绍,在没有这个实验室之前,他们是在小营校区南区的教室上课,条件自然没有这里好,主要是通过老师在网上下载相关的软件让同学们进行虚拟操作。如今,有了这个开放实验室和大量的设备,同学们能够通过接触实物,比较直观地学习到专业知识,也能借此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变化非常之大。谈到到今后的改进方面,刘老师说,考虑到大家所学的专业的不一样将来可能会进行阶段性教学,增设一些课程,同时多做一些开放性实验等等。
各类机器人“一展身手”
刘老师向我们依次介绍起了这里的机器人。首先是“闹”机器人,它是类人机器人,一身白衣,眼睛炯炯有神,特别可爱!它能听从特定的指令然后执行比如“起立”、“伸伸手”等等有意思的动作,还能打一段太极拳!我们对着这个可爱的机器人说着各种命令,这个小可爱都依次做出的相应的动作。随后,刘老师又给我们展示了圆柱机器人,它长的像一个坐标轴,同学们编程控制,能旋转特定的角度取放物品,很有实用性。爬楼梯机器人是一个智能转椅,可以让坐在上面的病人自行上下楼梯。同学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些动作的关键部位拆装,认真研究巧妙的机构设计;智能扫地机器人实现智能清扫、防跌落;还有弹跳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等,同学们通过拆装、编写控制程序,学习各种机器的结构设计和运动控制方法。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实训平台。当前经过三期建设,开放实验室已经建成包括智能物流实验系统、智慧工厂微型实训平台以及机器人无线通信控制实训平台等多套平台和系统,相关配套课程正在陆续建设。在这里,多学科实践环境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大家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首都高校间的资源共享。
后记
认真参观完整个实验室之后,我们和刘老师道了别,踏上了归程。暖和的阳光披洒大地,轻柔的风拂过脸颊,难言的舒畅!走出小院,还深深回眸几眼,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走出的这栋实验楼,会有越来越来渴求知识、乐于实践探索的学子们来到这里,也会有许许多多收获良多的人才走出来为中国梦奋斗!希望实验室越办越好,一步一个台阶,走向成功的巅峰!(供稿:记者团 伊兆晶)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