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电子邮件 / 分享

【勤信故事】招就处:把优质高考生招进来 将合格大学生送出去

2016/10/15

  毕业多年后,回首大学生活,你或许不会记得曾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你带入信息科大校园,四年后又将收获满满的你送上工作岗位。他们就是招生就业处的老师们,信息科大学子健康成长的重要见证者。近年来,信息科大一本招生的省份增加至26个,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三名……这些鲜亮数字的背后,饱含着招就处老师们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把优质高考生招进来

  招生,并非我们想象中按照分数线录取学生那么简单。招就处处长杜世智把录取工作比喻成收获:收获固然令人欣喜,但其实来源于平时辛勤的耕耘。

  若求致广大,则必尽精微。做好纷繁复杂工作,要从细微处入手、精准发力。为了更加合理地编制招生计划,杜世智处长和胡章钰老师需要统计分析数年的招生数据,并结合国家高招录取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人才专业的需求,调研历年各省专业招生计划、冷/热门专业变化情况等上千份相关资料。与此同时,还需要掌握各专业在不同省份的报考率和录取率、招生计划执行情况、毕业生就业质量、学科专业特性等十余个指标。“有时候数据看多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闭上眼睛,仿佛能看见下数字雨”,胡璋钰老师说。

  编制招生计划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还需要综合考虑一志愿报考率、一志愿录取率及不同生源地的差异化报考需求。如何合理调整生源布局,科学配置计划资源,胡璋钰老师和同事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针对招生计划较少的地区,招生人数相应集中安排在几个专业上,避免考生因指标少而放弃报考;招生计划中的专业名称尝试以大类出现,进一步拓宽考生报考选择口径;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带来的交通、生活习惯影响,积极应对全国各地学生报考时产生的地域倾向;尽量拓展招生区域,既有利于形成生源交互优势,也能开辟新的就业市场……以北京为例,2012年机械专业的报考率不高,但是会计学的报考率达到了300%。虽然很多学生服从调剂,但如果被录取到非其选择的第一专业,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对此,招就处的老师们针对专业报考率比较高的省份,合理增加了计划人数。目前,招就处已经实现了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改进了之前在各个省份类似于平均分配招生名额或者招生大户多分配一些的做法。经过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编制的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既有利于调整生源结构,也保证了生源质量提升,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新生报到率明显提高。 

 

 

  招生宣传是向考生展示学校的第一张名片,直接影响招生的质量。虽然如今媒介和网络十分发达,但仍有一些地方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及时了解招生报考信息。因此,举办招生宣传会进行现场答疑,仍然很有必要。在招生季,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急,招就处八位老师全员参与。有的换班接收各省份投的档案,有的分组赴各地参加宣传会。通常一个省只有一位老师,甚至有时这一位老师还要奔赴好几个地方。赵雪莹老师一个人带着宣传资料去过贵州,温源老师也一个人去过内蒙。今年,刘斌老师只身一人赴重庆、四川两地,参加招生咨询会。有时遇到紧急状况,出差的老师饭都顾不得吃,只能踩着泥泞的土路去赶大巴,只身奔赴下一个城市。

  录取事关每位考生的未来,不容有丝毫差错。在正式录取阶段,招就处的老师们全员上岗,录取现场24小时不离人。有些省份会在半夜投档,招就处的老师们就半夜招录。胡章钰老师和邱东老师轮流值夜班,常常伴着凌晨的星光回家。每一份新生录取名单,还必须经过另一位老师复核;不仅要处长检查签字,还要校领导、监察处审核签字。整个录取过程,都在严密细致的组织下平稳运行。

  敬业奉献的态度、健全合理的制度、严格周密的管理,才有了招生工作零差错,零投诉,招就出因而两次获得北京市“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反映近年来越来越多态度端正、渴望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进入了信息科大。

 

 

将合格大学生送出去

  每年暑假,招生、就业工作同时步入攻坚期。招生人手不够了,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就腾出手去帮忙;就业遇到难关了,招生科的老师也赶紧过来帮一把。每年一开学,招就处就会为毕业生积极联系、拓展就业市场,组织大型校园双向选择招聘会。招就处每年都要举办十几场综合招聘双选会,召开近百场就业专题宣讲会,为全校应届毕业生提供1万多就业岗位机会。每一场招聘会成功举办的背后,都离不开招就处老师们的努力和汗水。每当一名学生顺利就业,他们都会收获一份成就感;用人单位给予的每次好评,都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招聘会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复杂,因为每一个就业岗位,都与毕业生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招就处的老师们深知,就业工作无小事。对经常合作的用人单位,他们会多次确认信息;对不熟悉的用人单位进校招聘,老师们会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并查阅大量信息,严把资格审查关。在一步步谨慎地确定招聘信息之后,他们才会召开招聘会,将就业信息发布到就业网站、就业微信公众号上,推荐给毕业生们。除了稳定已有的就业渠道,招就处的老师们还努力为学生开拓更多的就业市场资源,每年数十次走访用人单位。有时为了能多寻找一些就业机会,老师们还要日夜兼程在各地奔波。

  就业工作是全年性任务,就业季从9月份启动,一直到第二年7月毕业生离校。招就处要赶在毕业生离校前,办理完大部分就业手续。再加上毕业生离校的后续服务工作,往往要一直延续到年底,一个就业周期才算基本结束。为了能给毕业生多提供一份方便,招就处的老师们几乎没有寒暑假。尤其是到了暑假,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尽快办理好就业手续。为了让毕业生们抓住难得的就业机会,招就处的老师们在整个假期都要轮流值班。今年,招就处的杨文龙老师就为了值班,没有回老家。他整整一个暑假都坚守在岗位上,为学生服务。

  在招就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下,近五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连续五年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三名。根据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名榜,学校毕业生薪酬排名第44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招就处的老师们都有着一股拼劲儿和干劲儿,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谁多干点儿,谁少干点儿。不管招生还是就业,一接到任务,每个人都会踏踏实实工作,用心值好自己的一班岗。八个人同心协力,共同为学生服务。

  繁忙的招生就业季里,邱东老师为了及时给学生办理就业手续,提前从老家赶回学校。由于老家还有事,当天他又要赶回去。胡章钰老师为了方便假期工作,常常提前把还在上小学的孩子送回老家照顾,等开学了再接回来。刘斌、温源、赵雪莹和夏帆等老师的孩子都很小,在小孩需要照顾、满世界找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把孩子托付给家人,自己依然坚守岗位。杨文龙老师虽然年轻,可是在工作中勤勉敬业,办事讲究原则;杜世智处长为了学校的工作,甚至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后来也没顾得上送孩子上大学……在招就处,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招就处的老师们或许平凡,却都拥有崇高的使命感,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杜世智处长说:“把一流学生招进来、将合格学生送出去,这是我们作为学校负责学生进口和出口的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一位招就处的老师,都在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肩负的责任,并见证着每一位信息科大学子的成长和发展。(供稿:勤信人物评选委员会宣传组)

 

往期回顾: 

【勤信故事】张敬东:情系母校的大型企业集团掌门人

【勤信故事】李铮:美丽梦想随科技创新而起飞 

【勤信故事】王昕:因为认真与热爱,所以收获并前行!  

【勤信故事】杨洋:有颜值更有才华,终是学霸一枚   

【勤信故事】曾庆一:不愿退休的后勤维修师傅    

【勤信故事】Water队:从信息科大3人组到机器人世界杯4冠王 

【勤信故事】胡炬:“炬神”照亮前方 

【勤信故事】麦尔哈巴•赛莱:用坚持打开梦想之门 

【勤信故事】王灯山:科技新星养成记 

【勤信故事】英语1303班:20 + 1 = 优秀班集体 

【勤信故事】赵萍:因为爱,她的世界充满阳光 

【勤信故事】赵南茜: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勤信故事】徐小力:泡实验室的“全国优秀教师” 

【勤信故事】张福学:50余年,他的探索脚步从不停歇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