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对话的人物是自动化学院的曹荣敏和吴迎年老师。最近广受关注的“脑电波轮椅”便是两位老师指导自动化专业卓越班同学的佳作。6月的一个清晨,记者推开了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系的门,而那时曹荣敏老师、吴迎年老师已经坐在电脑前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看见我们,他们马上站起来笑着打招呼,两位老师非常平易近人。下面,我们就一起对话两位老师,对“脑电波轮椅”和自动化学院卓越班探个究竟吧!
脑电波轮椅项目组师生参加北京科技周参创新项目展
记者:两位老师好,现在自动化专业卓越班苏易衡等同学研制的“脑电波轮椅”先后受到了中央台、北京台的高度关注,并对此进行了报道。那么请问老师,这个作品的灵感出自哪里呢?
吴迎年老师:获奖的这些项目包括“脑电波轮椅”、“物联网家庭急救系统”、“基于视觉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等,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了,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索、设计、研究、制作、调试积累过程。期间曾通过参加各种科技交流活动,听取了非常多校内外专家的改进建议。刚开始苏易衡同学提出要做一个关于脑电波的东西,我们共同讨论后觉得应该做出一种既顺应社会需求,又少有人涉足且有一些专业背景的项目,这样做“脑电波轮椅”项目的想法就孕育而生了。
记者:在您看来,“脑电波轮椅”项目的创新点在哪里?
吴迎年老师:该项目特色在于可以为老年人或手脚脚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比如中风病人提供改善生活品质的方式,你想象一下,以后他们靠思想就能去想去的地方,想起来吸引力还是蛮大的,而且事实证明这的确很受欢迎,已有不少公司和社会团体对这个项目感兴趣!
记者:请问老师,“脑电波轮椅”主要运用的是什么技术呢?
吴迎年老师:“脑电波轮椅”采用的技术涉及物联网控制、新一代传感器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这也是国家近年一直提倡的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的重点发展的技术和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就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人与物的无缝连接,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未来物联网和计算机相关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物联网发展的更高级阶段。该项目的孕育正是我们卓越班培养特色——物联网控制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结晶。
记者:那么,请问吴老师你认为“脑电波轮椅”的产业化前景如何呢?
吴迎年老师:社会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产品目前得到中国金融促进会普惠科技推广中心的关注,他们也在帮忙进行推广,包括引入天使投资等。目前为实验室阶段,需要进一步研发和完善,后面会继续往产品和更适合患者应用方面开展工作,该产品已目前同时得到了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关注。
吴迎年,曹荣敏指导卓越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联网竞赛(左二为曹荣敏,左三为吴迎年)
记者班记者:吴老师,作为卓越班1205和1305班的班主任,您对卓越班的同学除了开发出更好的社会需求的项目外,还有什么期许呢?
吴迎年老师:当初我给我们自动化1205卓越班的同学们定下了3个三分之一计划:三分之一就业,三分之一出国深造,三分之一国内考研,对于他们的目标,我们老师足够尊重,也会提供好的机会让学生们和北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学校的老师交流思想。目前已有近10名同学确定要到美国、德国和瑞典等国家的大学进一步学习,准备考研的同学将近20名,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个目标了!
记者:不愧是来自卓越班的学生们啊!两位老师,能不能多介绍下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
曹荣敏老师:咱们学校的自动化专业在2008年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级的特色专业,2010年自动化专业进入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班计划,随机抽出一个班同学进行重点培养。直至2011年底咱们的卓越工程师计划获批。卓越计划实施的这些年我们请合作企业的导师和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给学生讲解学业、职业的规划课,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实战项目、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知识,最新的社会走向及研究热点。
记者:卓越班里的同学要有什么非同寻常的能力呢?
吴迎年老师:除了学习成绩优异之外我们一直在注重培养他们“四个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国际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
记者:有什么特殊的培养方式吗?
曹荣敏老师:在课程体系上,我们以创新素质提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应用。另外,卓越班非常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这一般是以学科竞赛、开放实验、科技创新项目为基础开展的,与企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同时鼓励学生与国际工程组织接触。卓越班自2015年起将招收2个班,欢迎全国各地有志同学加入这个集体。
记者:能具体说一下卓越班的选拔流程吗?
曹荣敏老师:学院专门成立了“卓越班遴选小组”。2012年,大一进校先进行专业教育和卓越班遴选动员,学生填写报名表,而后按照高考总分、高考数学成绩、高考英语成绩先筛选出录取人数约2倍的学生进入面试环节,最后,由遴选小组对这些学生进行面试,优中选优,最后选出一个班的学生组成卓越班。之所以根据高考数学和英语成绩为主选择学生,原因是数学是一切理工科的基础。
记者:咱们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曹荣敏老师:我们主要侧重于“物联网控制技术”,结合我校、研华科技、泛华测控、博创科技等企业优势,面向工程、面向创新创业、面向实践,面向综合素质培养,培养掌握自动控制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与面向物联世界的智慧控制关键技术,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记者:两位老师有什么特别想对卓越班的同学们说的吗?
曹荣敏老师 、吴迎年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不要忘记当初自己的自动化梦想。希望你们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创新,不懈奋斗。希望你们每一步研究都面向应用,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记者: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带领我们认识了“脑电波轮椅”和自动化专业卓越班。我们也衷心祝愿自动化专业卓越班所有同学前程似锦,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成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一张不可或缺的金质名片!(供稿:党委宣传部 校记者团 王春雨)
相关链接:
吴迎年老师简介:
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自动化、高性能仿真、物联网控制与导航等教学、科研与学科、专业建设工作。
主要教学与科研成果:主持学校高教研究重点项目1项,课程改革重点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课程建设项目1项。作为核心成员全程参与自动化特色专业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担任自控1205和1305卓越班班主任。组织和指导研究生和本科创新项目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智能车、物联网、机器人、挑战杯等学科竞赛获市级以上奖励近30项,多次并评为优秀指导教师。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先后主持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参与科技部“863项目”2项,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曹荣敏老师简介:
工学博士,教授,现任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系系主任,自动化专业建设负责人,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驱动控制理论及其在机电综合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直线驱动技术及应用、数控技术等。
主要科研与教学成果: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2项,主持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北京市教委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近年来出版教材2部。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作为副主编出版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参加北京市重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主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主持高教研究重点项目1项,主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项,发表教育教学改革文章20余篇,论文《设计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工程创新能力》获2011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同时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2010年论文《探索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机制,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优秀团队》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师德论坛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