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0
乡村电工高考圆梦
杨行舟:王教授您好,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您能否介绍一下高考前您正在从事什么工作?自己当时的学习状态如何?
王久和:我是吉林省松原人,高考前是乡村电工,主要工作是低压电网、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高中时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五状态,1975年7月高中毕业还乡,当了乡村电工,直至1978年3月。
杨行舟:什么样的动力促使您报考?对于考大学与参加工作有没有过纠结和思考,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情?
王久和:当时我们是恢复高考第一批大学生,大家也都想找机会学习,当时有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高中老师特别支持我学习和考大学。
杨行舟:当年是如何复习备考的?复习中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
王久和:那时候我有时间就是看书做题,刚恢复高考,没有复习资料,高中最后一年学的又与高考无关, 谁也不知道高考会考什么,所以我当时的做题量特别大。我记得当时有些人不是很理解我考大学,因为在那时乡村电工也是不错的工作,但是幸运的是我父母非常支持我。
杨行舟:如何得知自己考上大学的,考上了什么大学,当时心情如何?
王久和:记得好像是1978年2月末的一天,当时我正在检修电机起动器,邮递员找到我说有我的信,打开信后得知是大学录取通知书,知道自己被阜新矿业学院(现在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化专业录取。当时我们大队有40多人参加了高考,只有我一人考上了。当时我和家人都特别高兴,朋友们也为我高兴。
珍惜机会努力学习
杨行舟:当年是怎么来上大学的?还记得离家时的情景和第一次上大学时的情景吗?
王久和:当时是大队长骑着自行车送我到长途客运站点,乘长途客运车到火车站,再乘绿皮火车去上的大学,历时24个小时(含转车、等车)。当时接新生入学的接站车是解放牌卡车,学校迎新横幅是“欢迎您跨入高级工程师的摇篮”。
杨行舟:您和当时的大学生课余都有些什么娱乐活动?大学里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情?
王久和:当时大学生课余活动很简单,没有现在这么多娱乐设施,最多也就是打打篮球、排球。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晨的起床号,起床洗漱后就到教室学英语或做习题,学习氛围特别好。
杨行舟:如果没有高考,没有改革开放,估计现在是在做什么?
王久和:如果没有高考,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现在还在做乡村电工,可能做低压电气设备的修配工作或成立机电设备维修公司。高考改变了我们这一代的人生,使我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见证发展期待未来
杨行舟:您什么时候来学校工作,参与了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哪方面的工作?
王久和: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经历了很多很多,也历练了很多。我是2003年2月调入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系工作的。现在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控制及电气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了学校的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十二五”子规划起草与执行工作、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子规划起草与执行工作。从教学上说,曾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精品课及高等教育教学名师;从科研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从管理工作上,和相关部门及领导一道,完成了“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工作。
杨行舟:谈谈近三年学校在“五个环境建设”的引领下,自己所在学科领域的科研、人才培养的变化和发展,能否谈谈您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期待。
王久和:回首40年,无论从思想、人文、科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我上大学时用带的是电工计算尺和坐标纸,现在的大学生带的是笔记本电脑等;当今的许许多多当时是想不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教学科研能力也在不断的变化,力争适应社会、科技快速发展。
我现在从事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即将要退出研究生常务副院长岗位,继续我的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工作。我校研究生教育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一级学科14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技术人才。近三年学校在“五个环境建设”的引领下,突出学科信息特色,培育了3个学科群,确立了4个冲击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完成了北京市“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工作,为我校202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明天会更好。我希望能在退休之后继续为学校学科发展尤其是冲击博士学位授权点做出自己的贡献。
杨行舟:您对2018级的大学生有什么样的期待?
王久和:当前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相继召开,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天职。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有朝气,是祖国的未来。期待2018级的大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要脚踏实地,学会相互包容,学好基础和专业知识,为成为优秀的祖国建设者奠定基础。
采访手记
虽然没有机会亲历恢复高考后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但听到了王老师的分享,我的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岁月的画卷。40载光阴荏苒,岁月将一段段轰轰烈烈的往事定格成一幕幕集体的记忆,历久弥新。如王教授这样的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用青春和双手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00后”,我们需要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力量,不断奋发向上,坚定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无愧于时代美好与伟大。(供稿:大学生记者 徐丹枫 杨行舟)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商标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webmaster@bis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