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李辛:信息科大学工干部当“第一书记”,他给山村带去了啥?
来源:党委宣传部 更新时间:2023年05月04日

  编者按:孟李辛老师驻村的故事是信息科大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缩影。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到为师生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在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让我们借【周五故事】栏目,一起看看这位一线学工干部的驻村故事,看看他给村民带去了啥——

  翻开孟李辛的手机相册,过去一年的绝大多数照片都是在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拍摄的。孟李辛原是我校学生处负责学生事务管理的老师,2021年12月被选派至称沟湾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是我们学校派驻在称沟湾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从海淀区甘家口出发,孟李辛需要开车两个多小时,沿途还要穿过昌平、怀柔,才能抵达称沟湾村。自从被选派至此,这里就成了孟李辛的第二个家。

卖羊、安护栏,“办实事”换来“心贴心”

  “我自己家距离称沟湾村有120多公里,开车需要将近两个半小时”。上班耗时较长,为了更好地开展驻村工作,孟李辛经常在村里一住就是半个月。“‘第一书记’是为群众服务的书记”,秉持这样的工作理念,孟李辛到村以后首先做的就是摸家底、探实情,努力融入村民之中,让自己真正成为村里的一分子。在一次走访过程中,孟李辛遇到了一户村民程大哥正在为羊的销路犯愁:“这么好的羊再不卖出去,过了年就更不好卖了。”孟李辛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派驻单位,经过多次沟通,最终两周内帮助程大哥解决了22头羊的销路问题,为村民增收4万余元。程大哥激动地、紧紧地握着他的手,那一刻孟李辛也感动了,说这是为村民解难事,是服务百姓之后的快乐。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孟李辛深知要“办实事”才能换来群众的“心贴心”。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孟李辛发现自2006年搬迁新村以来,村里有近500米的路段一直没有安装护栏,周边高度平均在3米以上。“由于路面上没有护栏,平时走路开车都得特别小心。特别是到了晚上,在光线和视线较差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称沟湾村村委吴振顺介绍说。于是,孟李辛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最终为村里道路安装了护栏。村民亲历了道路和护栏从无到有,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安全,对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表示了认可。面对村民的肯定,孟李辛说:“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护栏建起来了,民心也暖起来了!”

落地项目一年为村集体增收36万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2021年称沟湾村被认定为集体经济薄弱村。一直以来,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都是村支两委面前的拦路虎。

  经过驻村调研,孟李辛发现榛子树是村民又爱又恨的一块“心病”,称沟湾村虽然种植榛子树300多亩,但收成不尽如人意。孟李辛很快发现,村民种榛子没技术、没经验,有的竟然凭着过去种玉米的经验在种植榛子。针对这种情况,孟李辛将遇到的困难上传到朋友圈寻求帮助。有位同窗帮他请来了一位农业专家。整整两天,专家指导村民科学种植,在榛子树下套种大豆、花生等。“我家的三亩地采取的都是套种模式,榛子树下套种大豆玉米,一亩地算下来,收入比以前高了1500多元”,村民于大哥高兴地说。村里的玉米、花生和大豆去年喜获丰收,但一直苦于没有销路。孟李辛告诉村民:“你们只管种,销售的问题我来想办法。”线上联系,线下到各家做工作,亲自开车“送货”或快递邮寄……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他先后帮助村里销售玉米、黄豆和花生等农产品共计10余万元。同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孟李辛积极参与协助村里异地置业项目的申报、挂牌交易和摘牌,此项目终于在2022年7月落地,一年就为村集体带来了36万元以上的经营性收入,称沟湾村提前完成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任务。

牵线搭桥,为村里拉来一帮大学生

  又是看似平常却充实忙碌的一天。一辆中巴客车驶过蜿蜒的山路,停靠在称沟湾村村委会。机电工程学院工业工设学生党支部和村党支部开展的“红色1+1”主题党日活动,正按计划有序进行。在活动中,双方围绕农业发展与机械化、农业智能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村容村貌、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明确了下一步将结合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方面引导学生服务乡村建设,并在机械除草、大豆分拣、榛子剥壳等方面探索农业智能化,充分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双赢格局。在活动中,机电学院高炳学教授还面向全体村民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式美好生活”的美育讲座。讲座后,59岁村民吴大娘说:“高老师讲的美好生活,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我们也就能理解和支持村里的工作。”

  在孟李辛的牵头组织下,机电学院、通信学院、组织部青干班、学生处等单位和部门与村党支部共开展了10余次“红色1+1”主题党日活动。作为“第一书记”,他深刻体会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孟李辛说:“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各项惠民政策才能落地见效。”因此,自驻村以来,孟李辛坚持党建引领,从加强党支部建设入手,以学校和称沟湾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为契机,发挥高校专业优势,积极搭建引智帮扶的桥梁,将学校的先进理念、优势资源、优秀人才引到称沟湾村,如为称沟湾村设计党的二十大主题海报墙、设计安装具有本村特色的房屋门牌、开设乡村小课堂、建立美丽乡村实践工坊等。此外,他还组织学校师生参加两次村里的秋收劳动,把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真正搬到了田间地头,提升了称沟湾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对口帮扶称沟湾村六年多来,三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自2016年起,在学校的大力帮扶下,称沟湾村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6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40万余元。“称沟湾村能有今天的巨大变化,首先要感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多年来的帮扶,还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派来了三位好书记。他们的拼搏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也带动了我们”,称沟湾村村支部书记闫金萍由衷地说。

  如今,孟李辛担任“第一书记”已经一年多。时光流转间,他深刻体会到驻村工作的充实,更品尝到了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的“酸、甜、苦、辣”。他也曾为了百姓的生活生计问题绞尽脑汁,到处向人“取经”;也曾在疫情期间为了百姓的生命健康昼夜驻守。孟李辛说:“原来媒体上报道的撇下生病的孩子和老人,奔赴抗疫一线并不是杜撰,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故事。”经历了一年多的锤炼,孟李辛深知,日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表示将忠诚履行好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一步一个脚印,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实际行动兑现“第一书记”的初心和使命,真正帮助村民解决点实际问题,为乡村振兴贡献信息科大的力量。

  (供稿:党委宣传部 张帆 图片:孟李辛 编辑:田驰正 审核: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