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聚焦】快速反应 尽锐出战 学校抗疫集结号再次吹响
来源:党委宣传部 信息员:xcb_tcz 更新时间:2022年04月10日

  抗疫集结号在2022年这个春天再次吹响,疫情严峻,形势逼人。新学期第一次党委常委会,校党委书记王传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永生校长即强调,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常怀谨慎之心,绷紧防控之弦,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全方位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

校园防控 慎终如始 有预则立

  抗疫战疫,最大危险是思想麻痹,最大隐患是管控松懈。在环环相扣的防控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失守”,都会让前期无数的努力“归零”。3月18日上午,学校在小营校区第一会议室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推演。对推演环节中人员安全、物资储备、通报处置、舆情应对等重点环节进行深入细致探讨。周志成副书记、于世洁副校长要求各工作组要坚持以变应变,及时调整更新预案,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坚决守好校园疫情防控各个重要关口。

校领导检查校门疫情防控管控情况

  校门是第一道防线。为了保障校园的绝对安全,坚决将疫情传播风险阻挡在校园门外,安稳处每天需要利用科技和人力等资源手段核查大量人员、车辆入校权限,特别是在上午7点至9点上班高峰时段,几乎每个校门门口都有三名以上的安稳干部和保安队员在值守。这其中难免有个别人员拒不配合校门值守保安队员扫码测温,面对傲慢、无礼、轻视,争执,安保人员坚守原则和底线,坚定做好平安校园的防波堤和守护者。安稳处处长龚汉明说,疫情紧张以来,校园巡逻、校门管控、校内各个重点场所的安保值守等工作强度比平常大了许多,不少安保战线的工作人员每天工作时间都远超12小时,甚至工作到凌晨还不能休息。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我校有443名志愿者服务于国家体育馆、清河站、颐和园火炬接力点、国家体育馆和国家游泳中心。学校党委要求,要关心关爱参加冬奥志愿服务的师生,筑牢首都疫情防控屏障,确保让留校学生“在校如在家”。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后勤保障组安排好冬奥志愿者住宿区和隔离宿舍区,加强服务和管理;校医院提前做好防护物资购置,为闭环服务志愿者准备一次性医用口罩和N95医用防护口罩;随防疫要求变化,克服困难,多方联系、奔走,第一时间落实了3MN95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面罩等防疫物资。值班人员更加认真对待每一位身体不适的志愿者和留校同学,不管病情大小,认真诊治,严格做好后期追访。对发热的志愿者尤其重视,积极联系、安排转诊,严格在线跟踪,确保为志愿者和在校师生保持一个安全的住宿环境。”

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推演

  教职工工作组、学生工作组是第一批投入学校疫情防控的队伍,从2020年1月战“疫”打响以来,已连续工作806天。在这806个日日夜夜中,两个工作组协同全校16个二级党组织、111个基层党支部,每日完成全校12800余名学生、2000多名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填报工作,做到了信息收集以及每日动态更新的及时、准确,实现了信息报送的“零遗漏、无死角”,为学校和上级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保障。

  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全校党员干部和职工,以校为家,昼夜值守,师生管理、线上教学、数据统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校园消杀、物资保障……校园疫情防控的每一条战线都有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环环相扣、严密到位。

教学+思政,真情+服务,构筑同心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前沿阵地。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刚暴发时,学校充分兼顾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全校888门本科课程、194门研究生课程,1万多名学生浩浩荡荡地完成了“线上迁移”。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工作平稳运行

  本学期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学校共开设769门(2301门次)本科课程、199门(258门次)研究生课程。学校通过实施分类指导、准备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监控教学过程、落实课程思政,跟进并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保证疫情期间学生学业不受影响。广大一线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各个教学平台的优势,全心全意准备教学内容,为学生献上了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的学习体验。

  开课前,大学物理实验室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目标,录制一批短视频,详细介绍每类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步骤。在寒假期间,《现代光学基础》课程组就为可能需要线上教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重新完善了课程授课的PPT。各教学单位骨干教师、教学团队通过QQ、微信交流群,分享线上教学经验、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精准打造线上教学资源。

  课堂上老师们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扛起沉甸甸的育人责任。研究生英语课赖瑜老师秉持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坚持在线上教学中对思政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和无缝衔接,既调动学生“睁眼看世界”,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在 “机器人感知技术”的授课中,任课教师立足人工智能领域,结合机器人在抗“疫”中的作用以及我国在抗“疫”期间举全国之力生产抗“疫”物资,阐释举国体制的优势,厚植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抗“疫”信心。

王传亮书记带队赴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八研究所开展校企交流

  除了课程,对于学生们来说就业就是最关键的事情。今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总量破千万,加之疫情散点多发打破整体就业节奏,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一直有增无减。疫情之下,稳就业就是稳大局。学校党委严格落实“一把手促就业”,王传亮书记、王永生校长带头走企访岗,就业一线的工作人员持续深化主动走进园区、行业、企业工作模式,积极联动各方不间断地提供“云招聘”“云指导”“云服务”,通过走访与企业建立就业合作渠道,努力为毕业生挖掘更多的岗位资源。3月初,应用技术学院就业专职辅导员张飞刚刚结束冬奥、冬残奥会志愿服务隔离观察,就立即回到清河校区办公室,第一时间召开了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家长会。让他最为挂心的就是学生就业。全校还有很多如张飞一样的副书记和辅导员,每天奔波就业走访交流的路上,把就业指导关口前移,把就业服务送到身边,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供需,千方百计保障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当前,疫情虽然仍在继续,课堂之外“云”上家长会 、线上晚自习,从体育锻炼,集体建设,到心理辅导,导学思政,在信息科技大 “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未缺席。它们和教学、就业、管理、服务交织融合,共同绘就了疫情期间信息科大育人工作同心圆,强化了具有信息科大特点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

新校区 政治任务 防控重点

  新校区建设是信息科技大学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落实“疏整促”服务首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政治任务。新学期以来王传亮书记、王永生校长连续到新校区调研,每次反复强调的就是疫情防控,要求新校区住校各单位要加强意识、严防懈怠、强化管理、紧抓落实。

王永生校长检查新校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调度建设搬迁工作

  新校区管委办主要工作是负责新校区日常管理、安全运行和整体搬迁工作,其中疫情防控工作是安全运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管委办自2019年成立以来,就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不仅要制定新校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预案,对接学校和属地管辖部门马池口镇、沙河镇、沙河高教园区管委会、昌平卫建委、市教委等各相关部门;还要上传下达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接待上级部门疫情工作检查,上报新校区所有人员数据。管委办周荔薇老师主要负责对接传达和数据报送工作。每天整理上报新校区各部门管理人员、各建筑公司建筑工人的基础数据及当日体温数据,给属地管辖马池口镇、沙河镇的卫生部门和沙河高教园管委会,有时还要直接报给昌平区和市教委。为了完成任务,周荔薇每天早中晚分时段,紧盯各部门人员增减,及时收集变动数据,至今未出现漏报瞒报情况,获得沙河高教园区的充分肯定。周荔薇说,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疫情防控工作和搬迁工作同等重要,在做好搬迁工作的同时,更要做好数据上报和相关信息传达工作,这是对学校对上级部门负责,更是对我们新校区每一位工作人员负责。

  安稳处副处长李丛建即将到退休年龄,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他丝毫没有放松对工作要求。每天都能在新校区校门及校园内各个卡口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李丛建常说:“守护校园安全是我的本职工作,在疫情还没消散的关键时期,能让教室内的师生觉得信息科大校园是安全的港湾,就是我工作的价值、肩负的使命。”

  疫情期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无论是不分昼夜坚守岗位的党员干部和职工,或是安心居家隔离、配合防疫工作的每一位普通师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每条战线上的师生员工,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共同守护着学校。工作的职责使他们无怨无悔,肩头的使命需要他们义无反顾。大家用如磐的初心,切实的行动,汇聚起新发展阶段信息科大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学校党委号召,全校各单位、各基层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全面动员起来、迅速行动起来,全面落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快速反应、尽锐出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供稿:党委宣传部 编辑:田驰正 审核: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