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京北沙河的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一所现代化的大学校园正拔地而起。这是一座回应期盼、肩负重任的校园,也是一所汇聚力量、承载希望、托起美好愿景的校园,将彻底改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多校区分散办学带来的优质资源稀释、管理难度加大、运行成本增加的现状,引领师生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为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积蓄力量。 诚然,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讲出了大学的灵魂所在。然而无数事实证明,人类的认同必须以场所的认同为前提。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引进、事业拓展、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等等需求,无一不需要办学空间。然而地下实验室、楼道操作间、挡板工作室……尴尬且捉襟见肘的空间环境消噬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师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羁绊了学校发展前行的步伐。没有大楼,引不来大师,引来了大师没有空间,大师迟早会离开。对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这所负重前行的大学来说,大师大楼皆是梦想! 学校党委直面发展困境,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明确提出要建设庄重典雅、智能宜人、有艺术风格、充满文化感的空间环境。六年来,紧紧扭住建设新校区这个制约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牛鼻子,乘“疏整促”东风,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多方协调,带领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全校上下攻“碉堡”,齐心协力啃“硬骨头”;同时立足当下、回应期盼,谋划智慧校园,优化功能布局,美化整体环境,下大力气推动包括老校区在内的空间环境建设。六年来,尽管拆迁用地步履维艰,可研批复一波三折,网络智慧需求不断迭代升级……困难种种,挑战重重,我们始终坚持目标不动摇,稳扎稳打、闯关夺隘、始终向前。 当前,新校区用地范围内的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周边市政建设加快推进,34万平米的工程竣工在即,师生分批搬迁已提上议事日程,入驻指日可待。十多年的梦想之光终于照进现实。成绩是学校党委带领师生员工团结发展的最新例证,集中体现出以师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充分展示了广大师生员工勇攀高峰、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志气,极大振奋了广大师生员工鼓足干劲谋发展的信心和精气神。有了更好空间环境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必能紧抓科技革命重大机遇,立足首都地利优势,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也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尽善尽美,但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奋力逐梦的姿态却诚恳而真实。新校区工地上塔吊林立,钢筋切割机轰鸣不断,勤奋的人们追梦的脚步声中,新的希望在拔节在生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美好未来在路上在途中,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让我们拭目以待。(供稿:党校办 杨静 编辑:田驰正 审核:王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