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发展巡礼

发展巡礼之机电工程学院篇

2020-10-29

  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6年。下设机械工程系、车辆工程系、工业工程系、工业设计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机电实习中心。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7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机械工程一级学科2019年入选首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下设5个研究方向:机电测控技术、智能制造、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技术;同时拥有机械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截至2019年底,学院共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20人,副高级职称42人,具有博士学位6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57人。学院在校生1706人,其中研究生239人,本科生1467人。

  自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在学校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院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学科建设方面

  2015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和机械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组织的学位的自评估中分别获得“优秀”、“良好”成绩,总分均列全校第一。

  2016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两个授权点完成了整改工作,通过学科整改,对学院近几年来学科建设的成效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建立新的管理机制,重新规划学科方向,为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奠定了基础。

  2017年,机械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等级C,在未取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中名列前茅。

  2018年9月,学院召开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及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自评估专家评审会,三个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自评估。

  2019年5月,机械工程学科入选首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学科紧紧围绕“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等重大发展机遇,力争通过五年建设,打造形成机电系统测控、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等学科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

  本科教学方面

  2015年,“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正式获批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获批“北京高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2016年7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完成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并于2016年10月完成专家现场考察;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通过了第二批工科类专业校内专业评估。

  2017年1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8年6月,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及迎评工作;学院“树立多维度大工程理念,创建机械工程国家级示范中心,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9年12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学院将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优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一流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院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服务首都和京津冀乃至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徐小力——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学者

  *陈 勇——北京市师德榜样、北京市优秀教师、校级育人先锋、长城学者

  *王红军——北京“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吴国新——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国家奖获得者

  *王茂老师获学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第三届教学新星评选一等奖,并被选拔代表学校参加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黄 民——北京“高创计划”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首批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高创名师)称号、校级师德标兵

  *王立勇——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

  *米 洁——北京市教学名师

  *马 洁——北京市教学名师

  *郝育新——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校“勤信学者”、博导、担任北京图学学会常务理事

  *苏 鹏——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评为市青年拔尖人才

  *王雪雁——西三旗街道十佳共产党员

  *刘 泉、张婧梅、陈勇、姜可、黄小龙——校“三育人”先进个人

  *彭宝营、马彬、张君华、李乐、蒋周翔、白龙等一批青年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团队建设方面: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支(机械工程教师团队)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育人团队)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支(机械设计、工程图学)

  *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4支

  科研方面

  2015年以来,学院完成科研到款共计3980.8万元,新增获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等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5项(其中2019年新增合同额达700万元的重大横向项目),发表论文570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共计50余项。在科研到款额、国家级项目数量、高水平论文数量上均实现了新的突破。

  2019年6月,组建成立了智慧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月,获批成立北京市高端装备智能感知与控制国际实验室。

  学生科技竞赛方面

  2015年7月,学院机器人“Water”足球队在德国举办的国际RoboCup比赛中荣获“中型组”亚军、“中型组技术挑战赛”冠军;10月14-18日,在襄阳举办的昆仑润滑油杯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比赛中,学院参赛团队获得了最佳风尚奖。

  2016年7月,在德国举办的国际RoboCup比赛中, “Water”队荣获“中型组”亚军、“中型组技术挑战赛”冠军;同年11月,获得我校举办的华北五省区机器人大赛中型组冠军;10月11-15日,在襄阳举办的昆仑润滑油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学院参赛团队在79支车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三等奖。

  2017年7月,“Water”队在日本举办的国际RoboCup比赛中荣获“中型组”冠军、“中型组技术挑战赛”亚军;在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赛事中,获世界冠军1项,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总决赛一等奖、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二等奖、三等奖,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2018年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全国、首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北京赛区)、2018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7项,获奖人次83人次。

  2019年参加第23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2项,获奖人次85人次。

  党建方面

  2015年,完成了教工党支部支部委员和支部书记的换届选举工作;启动了学院党委公推直选选举工作;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学院党委内有2个党支部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5人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评为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机械设计教工党支部学校授予示范党支部;学院获学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优秀组织奖;王吉芳《历史我们不能忘却 强化共产党员的责任》荣获“两学一做””专题微党课三等奖;张怀存《知史惜今 学习党章 两学一做》荣获“两学一做”专题微视频三等奖。

  2016年,学院在年度二级单位考核中考核等次为优秀,并获得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共四项单项工作奖;机械工程系获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

  2017年,组织党员和教师集中收看十九大开幕式并进行座谈讨论;组织师生分三次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成果展;分三次组织了全体学生党员和全体教师开展“十九大”应知应会知识答题;高标准完成“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检查工作,整体专家组对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学院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堂贯穿融合的思路和做法,传承红色基因,形成育人合力,切实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程。称赞学院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在推动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工作实,思路清。

  2018年,学院在年度二级单位考核中考核等次为优秀,积极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机电人故事”等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落实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把师德教育列入学院处级中心理论组、党员教育、教职工理论学习计划中,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刘筱毅书记到学院进行了宣讲和座谈,并对学院思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学院深入学习《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文件精神,于2018年5月17日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落实领导主体责任和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将师德师风建设各项举措任务分解,统筹开展学院师德建设工作。

  2019年,学院在年度二级单位考核中考核等次为优秀。学院党委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践行“两学一做”内容,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完成校内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学院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举一反三,制定整改措施,不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党委抓全面、班子抓分管、项目到个人”的工作格局;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学院的建设水平,精心组织各类重大学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各项会议、市教育大会精神等,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维护校园和谐稳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组织指挥“一盘棋”,制定疫情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方案、教学管理工作方案、制定《关于划拨专项党费用于支持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制度、预案,落细落实防控工作措施,保障师生员工顺利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工作。

  学生工作方面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宗旨,以学风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为抓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2015年,认真开展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学生党支部以“明责任 勇担当 磨意志 促成长”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学院组织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教授、教师接待日为同学们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介绍专业发展。

  2016年获得北京市示范班集体、北京市红色1+1三等奖、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校运动会男子团体第一名、青春踏歌行比赛一等奖、实践话成长一等奖等一系列奖项;工业工设专业学生党支部获北京市红色1+1三等奖;研1502学生党支部北京市红色1+1优秀奖。

  2017年,机电1501班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示范班集体;工业工设党支部和研1601党支部分别获北京高校红色“红色1+1”活动优秀奖。

  2018年,学院获得学生工作排名第一单项工作奖。学生党支部获2018北京高校 “红色1+1”活动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学生学习小组荣获北京市“百校千组学讲行”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习小组,学生团支部获评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学生暑期实践团荣获“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实践“乡村振兴青年作为”百强团队三等奖;机器人1701班获评北京市优秀示范班集体;工设工业学生党支部获2018北京高校 “红色1+1”活动优秀奖。

  2019年4月3日,校党委书记王传亮、副校长陈刚一起参加机器人工程专业1701班主题班会;学院以参加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为契机,带领学生党员、共青团员以“爱党爱国守初心,浴血奋战担使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以优异的表现圆满完成任务,在暑期训练学校开展的“精彩70 · 三比三看”评比中,机电工程学院大队是全校唯一一个3次夺得流动红旗的大队。 全体参训师生以“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工作要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爱国热情,不忘参训初心,牢记承担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七十华诞献上了最美好的祝福。

  工会工作方面

  院党委通过加强对院工会、院团委的工作领导和指导,围绕职工权益、学生成长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组织职工参加了时装表演、棋牌乐、七一合唱、健步走、素质拓展、包饺子等活动,时装秀和七一合唱均荣获学校一等奖。2017年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组织举办“红船启航·赞歌颂党”教职工合唱比赛。2018年以情感环境建设为主线,统筹领导统战、工会教代会、共青团、校友会等工作,共谋发展,组织了教师集体素质拓展、颂师德歌咏比赛、冷餐会、摄影比赛等活动;协助完成学校校友会换届工作,组织接待1998届、机8503班校友集体返校。2019年,落实“心桥工程”计划,工业工设学生党支部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开展专业设计扶贫,助力乡村脱贫;关注教师工作和生活、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组织主题摄影比赛、健步走、美食节、世园会参观等活动。

  国际交流方面

  学院重视国内外合作办学与交流,保持与日本福井大学、德国耶拿应用科技大学和美国奥克兰大学的合作办学关系,落实外培计划,完善双学位条例和办法,规范留学生选派、学分兑换、成绩认定和学位授予等管理办法,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对接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工作,积极争取国外优质资源,为师生出国(境)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

  自2015年以来,选送16名学生到日本福井大学进行3+1模式交流学习,选送19名学生到美国奥克兰大学进行交流学习,选送10名学生到德国耶拿大学进行“3+2”交流学习模式;选送5名学生到日本京都大学短期交流;选送5名学生到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及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短期交流;接受7名美国奥克兰大学学生来学院进行为期1月的交流学习。(供稿:机电学院 编辑/审核:田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