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发展巡礼

发展巡礼之经管学院篇

2020-10-14

经管学院:传承学府文化 促进学院发展

  经管学院在围绕学校“五个环境建设”的要求,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通过宣传贯彻“超常规跨越式”顶层设计思想,适应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要求,形成经管学院由“规模和数量”向“特色和质量”发展的理念,推进“商学院认证和博士点申报”两大中心任务。

  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度,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发展引领,层层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好政治关、师德关,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指导督促各党支部认真落实学校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加强党支部自查和考核工作,扎实推进示范党支部建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日益明显,涌现出如葛新权、侯军岐等一批先进共产党员,为学校赢得了社会美誉度。

  学院党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线,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学院党委书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各项日常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确保思想稳定;学院党委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层层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坚持“一岗双责”,学院干部教师没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五年来,学院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院师生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精气神,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建成“示范党支部”2个,获评先进党支部3个,12人获评学校优秀共产党员,获评“三育人”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10名,获评北京市师德先锋1名。3名学生支部书记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获评北京市红色“1+1”支部建设优秀奖4个。

  学院现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会计学专业硕士(MPAcc)和工业工程与管理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会计学(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质量管理工程9个本科专业(含方向)。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36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5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4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北京市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有北京长城学者、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优秀人才的学术骨干;另外还有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其他一级学会常务理事与理事,以及全国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国家注册审核员、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产评估师、公司独立董事等,他们分别在数量经济与博弈实验、知识管理、科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评估、证券投资、财务会计等领域颇有建树,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近五年,学院聘请2位院士为学校荣誉教授;1人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1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引进中青年教师37位,18人晋升副教授,28人获评硕士生导师;“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创新团队”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7人获评校级教学新星、2人获评校级优秀主讲教师、7人在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五年新增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方向)两个专业与方向。按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各专业开展专业自评,积极申报国家级、北京市一流专业。学院大力推进大类招生改革,2019年,以工商管理大类和经济学大类进行招生。在教学改革方面,以信息特色、国际化、实践创新为人才培养改革为重点,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申报教改项目13项,获批校级教改立项5项,其中,校级重点1项,院级教改立项7项。发表教改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在课程建设方面,以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抓手,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2018年,学院完成《证券投资学》、《人力资源管理》两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证券投资学》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在实践创新教育方法,学院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积极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与亚洲品牌集团、联合智业集团等6家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近两年,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5项。2018年,实培项目结题10项,优秀项目案例1项;申报2019年实培项目10项,获批6项。学院通过实施“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导师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强化科教协同育人。2019年共有33名导师、107名本科生参与,依托导师制共申报2019年大创项目32项。项目选题进一步突出信息特色,与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与课题结合度更高,申报项目质量显著提升。2019年,在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学院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4项、全国团体二等奖1项、全国团体三等奖1项、全国个人二等奖2项、全国个人三等奖2项、北京市一等奖1项、北京市二等奖2项。

  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五年来,我院共获批29项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28项,校级19项,同时完成了2019年度国家级和市级大创项目29项(国家级1项,市级28项)的评选和评审工作。学院成功举办并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学院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4项、全国团体二等奖1项、全国团体三等奖1项、全国个人二等奖2项、全国个人三等奖2项、北京市一等奖1项、北京市二等奖2项。

  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初现成效,魏诗瑶同学的“(探索启智)互联网+机器人教育”、李青松同学的“相识-基于北京高校的青年自运营平台”、熊娜同学的“启智天空模块化无人机教育”,入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创业孵化基地。

  积极做好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就业市场调查、就业创业援助、就业安全、就业创业服务等各项工作,凝练特色,积极打造经管类就业创业特色工程,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创业人数稳中有升,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加强就业指导能力建设。将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类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名家讲座、创业讲坛、就业创业能力培训为补充的多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打造就业指导“实用”课堂,邀请杰出校友、成功企业家进校园,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体系。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广泛开展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职业兴趣探索、职业目标定位、简历诊断、面试指导等就业指导服务。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实习实践基地,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定向输出毕业生,实现学校、企业、毕业生“三赢”。

  学院重视科研平台建设,现拥有四个北京市级科研平台:绿色发展与大数据决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知识管理研究基地、面向北京世界城市循环经济体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拥有7个校级研究机构——知识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服务质量建设研究院、品牌管理研究院、创新创业研究院、新媒体大数据智能创新联合实验室、中国信息化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北京市知识管理研究基地2018年正式入选CTTI来源智库。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40余部,获得软件著作权3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700余篇,其中中科院SCI一区论文3篇、SCI二区论文十余篇,标志着我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已经具有国际水准并开始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其中,以第一单位申请并成功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研究类项目“服务价值与文化传播理论与技术”,这是学校历史上首次以主持单位获批国家最高级别项目。此外,五年来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项、行业奖5项,“知识服务业精益运营模式研究”和“密封招标博弈分析”分别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获得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升学院学术影响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近五年,组织师生参加校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会议20余次。邀请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芬兰等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50余人次来校访问、开展合作研究。主办或联合主办“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2019)、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论坛(2018、2019)等在内的高水平学术会议10余次。

  以服务社会为抓手,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扩大社会影响。葛新权教授围绕国家热点、重点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网连续发表10余篇文章,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侯军岐教授对全国11个省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与后续扶持和脱贫情况进行调研,社会影响强烈;曲立教授深入展开与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全面合作,为其质量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等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智力支持;张健教授为中关村科技园连续6年提供经济预测预警服务,研究成果对于其他同类科技园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爱尔兰科克大学开展了2+2和3+1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合作开展学生交换培养及3+1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美国鲍灵格林大学开展2+2和3+1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开展学生交换培养及3+1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瑞典哈穆斯塔德大学开展本科生3+1模式和研究生2+1模式的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温莎大学和意大利罗马外国语学院开展了短期交流模式的合作办学。近五年共有110余人次参加了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近五年,学院招收来自东欧国家的留学研究生共13名,在学院导师和研究生的帮助下,他们中已有1名同学顺利获得了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回首过去,经管人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历史。展望未来,经管学院正秉承“关爱学生、尊重教师、崇尚学术、民主决策”的学府文化,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为己任,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领域专业人才,不断开拓创新,为祖国七十华诞添光彩。(供稿:经济管理学院 编辑/审核:田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