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色展台 > 典型引领
吴浪:时隔六年再夺一等奖,我们赢在哪儿?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表时间:2024-01-03
  2023年初冬,在高手云集的北京市“青教赛”赛场,理学院吴浪老师以优秀的表现一举夺魁,获得了理科B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包揽了包括最佳教案奖、最佳现场展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教学回顾奖在内的全部单项奖。这是自2017年以后,“青教赛”一等奖再次花落我校,彰显出学校青年教师扎实出色的教育教学功底。

转变知识传授方式
  2019年,吴浪于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出站来到学校理学院任教,为信计专业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挖掘等课程。初见吴浪,她全身一袭浅灰色运动装扮,面戴一副黑框眼镜,简洁利落的外表、爽朗大方的谈吐,文静又不失活泼,让人一靠近就感到被轻松愉悦的氛围所包围。吴浪还记得刚从教时,自己在课上中规中矩,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向学生讲授知识。在日复一日的摸索中,她逐渐意识到囿于课堂教学,只是把知识讲出来的“灌输式”方式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为此,吴浪综合阅读不同教材,形成了递进式实践教学方法。在课上,她以问题或案例式导入的方式驱动教学;同时融入新闻、人物传记、安全教育、行业所需等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既提高了学生的国情意识,又使学生在了解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同时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吴浪开朗热情的性格也影响了课堂氛围。学生王燕妮说:“吴老师的课非常生动有活力。她喜欢与我们互动。在渐进式的启发中,大家的学习兴趣被点燃,总能在快乐融洽的氛围里学有所获。”
  在课后,吴浪还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竞赛,在坚持“科教融汇”中,将项目、竞赛、毕业论文(设计)与最新科研成果高度融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课上课下互通,“德”与“能”协同培养。入职以来,吴浪共指导了5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曾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北京赛区本科组二等奖,同时被评为校级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她还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校级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奖。

载誉而归的背后
  代表学校出战北京市“青教赛”并载誉而归,既离不开吴浪个人的努力与付出,更凝结着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备战的一百多天里,围绕“如何讲好一门课”,吴浪一门心思扎进参赛课程《数据挖掘》的教案、PPT、文字稿等内容的准备中。她告诉我们,看似只是考察教案、现场展示、教学反思、学生评价四个部分,但是环环相扣、各有侧重,“面子”要颜值高,“里子”要见真功,考虑问题尤其得全面系统。回忆起这段经历,“熬夜”是吴浪脱口而出的印象。她说,光是现场展示部分的第一步——问题导入就耗费了很大心血。按照吴浪以往的教学习惯,问题直接由数据集导入。但是干瘪生硬的数字很难一下子吸引学生。于是,她吸收专家意见,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深入学生生活等方式寻找课程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渐渐融入了影视剧片段、学生日常遇到的问题及场景等。此外,板书书写也由记流水账的形式改成了思维导图模式,知识更加可视化,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说到吴浪的好成绩,王爱文说:“吴老师综合素质很高,是一个教学上的好苗子;她也很有潜力,每次提出意见,大家在第二天就能看到全新的拔高型教案版本。再次演练时更会发现她在飞跃进步。这样的表现给了学院帮助她反复打磨的信心。”据介绍,在学校“青教赛”之前,吴浪所在的信计系全体老师每周都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后来还进行线下集体观摩研讨,同时邀请学院内部“青教赛”的老师、优秀主讲教师和青年教学名师进行指导。在校工会的支持下,学院还多次邀请北京市教学名师厉虹教授、谢冬秀教授和外校专家对吴浪的教案、课件、教姿教态等进行点评和打磨,细致到板书设计、知识点引入时间、甚至笔顺笔画等。在理学院院长王爱文的鼓励下,吴浪还参加了外校专门针对“青教赛”的集训。自此,她的教案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增加了流动画设计,丰富了教案的生动性和艺术性。这些都是吴浪解锁成功的密码。

如何夯实发展后劲
  王爱文说:“吴浪的成长是学校锻造优秀青年教师的缩影。也是学校落实‘勤实信行’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在“勤实信行”作风建设紧锣密鼓推进的当下,理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探索教师成长的新路径,激活青年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后劲。学院依托“建设最美课堂、助力人才培养”党建品牌,多次开展“最美课堂——课堂展示”活动,邀请学院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名师进行课堂展示。此外,学院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各类教学比赛,通过集体研课、观摩展示等形式,持续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提升。与此同时,学院更鼓励、支持教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结得“千层茧”,练就“冲天翅”。身为青年教师队伍的一员,吴浪在学校及学院培育的成长沃土上深耕播种,也终于创造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她说:“‘青教赛’是个难得的锤炼过程。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的短板。在未来,我会将比赛收获回馈课堂实践,持之以恒地切磋研磨,提升教学技能,享受育人乐趣,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供稿/编辑:党委宣传部 张帆 图片:吴浪 审核: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