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色展台 > 典型引领
【勤信故事】1+1+1>3!教学、科研、竞赛驱动叠加,释放育人新动能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表时间:2023-10-27
  【编者按】日前,学校“勤实信行”作风建设正式启动。学校党委要求全校深刻认识开展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好的状态、优的作风、强的能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展形象、强作风,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干事创业的热情与行动力,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系列“勤信故事”,展示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本期“勤信故事”带领大家走进信通学院“研教赛一体化”青年创新团队,一睹这几位年轻教师们在科研、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卓越成绩与风采!
  在本领域知名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指导学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共获奖100余项;育人举措和成效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央媒关注和报道,突出教学成果仅微博访问量就达2.2亿次;相关课程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本科教程”……自2017年实施创新教学改革以来,信通学院“研教赛一体化”青年创新团队的努力不仅浓缩在了这些成绩上,其做法更是我校推进科教融合,探索一体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益尝试。

教学科研工作“根深叶茂”
  走进“研教赛一体化”青年创新团队,便被巩译、沈冰夏、职如昕、李钰洁、蔡元心五位老师的履历所吸引。在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3.6岁的团队中,6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40%获取了海外博士学位。她们在科研上、教学上数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并担任多项期刊编委及IEEE 通信学会、OTFS专委会秘书。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巩译于2020年来校工作。她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首都前沿科技成果奖”“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等荣誉,入校第二年就晋升为副教授。数次新生创客大赛的指导老师、高级实验师沈冰夏已经在我校工作近十年,曾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最佳创意奖,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秉承“辛勤育人、学教并举、惟实励新”的团队精神,五位老师扎根学科前沿,让教学科研工作“根深叶茂”。

  “成功了!成功了!”一声欢呼打破了实验室的宁静。历经两年多的刻苦钻研,团队终于在理论上证明“利用我国完全自主可控的幅度检测器重构通信接收端的结构”这种方式解决通讯速率更快、容量更大的问题,不仅切实可行,能效甚至比传统方式还要高。巩译告诉我们,由于传统方式价格高、能耗高,技术也被国外垄断。团队就另辟蹊径,使用造价低且我国完全自主可控的设备开展实验。为了等来这一结果,“泡”在实验室里成了大家的工作常态。“公式推导不出来、实验无法进行,不停地怀疑、一遍遍地检验……科研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失望与沮丧更是家常便饭。”巩译说。
  如今,“高动态、高可靠通信”和“低功耗”等未来通信发展的关键需求是团队正在攻克的科研领域。她们围绕通信基础理论和信号处理技术开展深入研究,在突破终端的高移动性等现有通信体制的技术瓶颈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未来部署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打下了基础。团队还致力于阐明信号损伤非线性畸变的机理,建立相应的抑制方法,解决大规模/毫米波MIMO中整体功耗巨大的瓶颈问题,实现“双碳”背景下的超低耗通信。

  截止到现在,团队在本领域知名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web of science收录高被引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团队成员还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金课建设项目、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等。还有成员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托举人才计划,并牵头获得首都前沿学术成果奖等。
学科竞赛成为育人“练兵场”
  已经是晚上9点钟,巩译和蔡元心驾车从健翔桥出发,前往新校区体育馆为将要举办的新生创客大赛彩排。调试设备、播放PPT、测量展板大小是否合适……连续十几天,参与此项工作的师生都是凌晨两三点钟才能回去休息。沈冰夏告诉我们:“新生创客大赛最初是没有任何级别认定的。之所以还要耗费这么多心血,去组织一个有几百人参加、众多师生参观的比赛,一是想从大一就把学生抓起来,二是从中选拔优秀团队进一步培育、孵化,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意义都是长远的。”

  新生创客大赛是信通学院“研教赛一体化”实践创新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这一人才培养机制以科研为基础凝聚优质教学资源,以大赛为引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以科研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推进科研项目与教学、竞赛类项目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落实实践教学及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建设从大一工程认证教育至大四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实践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2020年3月疫情期间,一条名为《为什么现在不能开学?看了这个视频就知道了!》的视频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众多高校官媒、自媒体等竞相转发,获得数亿点赞。其作者就是我校首届新生创客大赛获奖者、2020届毕业生徐云岫。这条视频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释疑解惑和舆论引导的作用,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信息科大力量。
  除了徐云岫,刘子微、廖海龙、缪林隆、许文轩等都是该人才培养模式下浇灌出来的优秀学生。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启了科研之路,并在新生创客大赛、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形成了专业导论课与大赛创意的有效反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谈及此,徐云岫说:“在我的本科学习生涯中,科研、教学与竞赛相结合的模式对我的学术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首次参加创客大赛到加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践创新梯队,我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得以实际应用和拓展。我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学校和团队资源的支持下,让创意走进现实,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今,新生创客大赛已经连续举办六届。从最初的只有本院学生参加,到吸引近30所院校师生或公司前来参观;从被动邀请学生参赛,到学生主动寻求老师指导;从迈开步子、精心探索,到实施举措被多家央媒或媒体关注报道,研教赛的规模和影响力在扩大,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截止到目前,该团队持续指导学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共获奖100余项,其中国际级比赛5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近30项。学院参加新生创客大赛的同学后续获得省部级、国家级大赛的比例为71.47%,其中A类大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占51.08%。团队还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EI期刊论文4篇,申请专利8项,获批软件著作权4项等;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期刊论文多篇,参加本专业重要国际会议10余次,申请专利20余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0余项等。
科教融合的“突围”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对“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出明确要求。在科教兴国的时代强音下,学校正在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积极面向信息时代产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在强化创新驱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建设方向中积极探索“研教赛一体化”与“思专创融合”的发展路径,切实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首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信息科大的智慧和力量。  
      然而,正如信通学院党委书记李学华所说:“任何一个人才培养模式从酝酿到成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关涉教育全链条的系统工程。从目前的发展实际来看,我们的短板主要在于科研反哺教学不够,助力实现科、教双赢的载体还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学院正从理念创新、团队建设、制度保障、宣传引导等方面发力,通过研教赛和创新创业等活动打造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深度融合机制,形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整体合力。

  为此,信通学院已经成立了学生社团“星火社”,以此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来承担大赛的组织筹备工作,从而解放更多教师力量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之中,带领学生取得更高水平的成果。同时,学院正在加强与教工、学工等部门间的协同联动,不仅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方面将优秀经验升华为实施细则,而且还从激励机制和学风建设出发,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实现团队的迭代更新,在融合“年轻教师职业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中促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未来,学院还要带动更多团队以外的师生参与到“研教赛一体化”的宣传和推广中来,增强社会美誉度;相关的教学研讨会也正在酝酿当中。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一项极其重要且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我们将持续推进科教融汇,打造具有信息特色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务处处长米洁说。(供稿/编辑:党委宣传部 张帆 图片:信通学院 审核: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