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色展台 > 典型引领
刘刚:38年如一日地热爱坚守,让实验室有家的温度
信息来源:光电学院 发表时间:2023-08-07

  刘刚,中共党员,高级实验师,近年来承担《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等8门本科课程、课设和毕业设计的实验教学工作,承担《仪器电子技术》等3门研究生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赛事学院内学生参赛队选拔和指导工作。从教38年来,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关爱学生成长,尊重学生人格,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曾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多次获得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竞赛及人工智能大赛等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最近被同事们问及最多的话题:刘老师,马上就要退休了,如果再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吗?

  我踏入这一行业,一路走来已有38年,年轻时也曾一度迷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识愈发深刻……

实验室大门永远敞开

  2012年开始,学院光电专业《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系统改革。改革提出任务驱动机制下学教互动创新式教学模式。这种改革模式下,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完成电路设计及实验验证。这样一来,实验室成为本门课程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场所。从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里,我深深体会到了责任。11年来,每迎接一届新的学生,看着他们怯生生的神态,我不厌其烦地为同学们演示讲解这些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鼓励孩子们要敢于尝试第一次,让学生不断熟悉实验室的常用仪器(数字示波器、信号源、直流稳压电源、数字毫伏表等),就像熟悉自己的手一样熟练地应用这些设备,扎扎实实打牢实践应用的基本功!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尽力实验提供一切便利——学生做实验需要的元器件通过学教互动手册可随时借出和归还。慢慢地,学生们都从一开始发怵进实验室,逐渐到主动来实验室,最终爱上实验室,以实验室为家,在这里自由探索电子技术的世界。虽然日复一日的辅导工作十分忙碌,但当课程结束时,看到大部分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测量参数,在电路设计时那自信的眼神以及面包板上那鲜活的作品,所有疲劳一扫而空,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11年的探索成果表明,采用新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好评,基于任务驱动的学教互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荣获了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身教与言传

  学思用贯通,即学习、思考与运用要贯通,其中,基础在学,关键在思,落脚在用,要求在贯通;知信行统一,即认知、信念与行动要统一,其中,前提是知,关键是信,落脚在行,要求在统一。这短短的十个字,对以实践为抓手的教学提出了极高要求,这十个字,也是我对学生课程培养的不懈追求。仍以课改为例:开始时,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刚一下课就直奔实验室,目标很明确,抓紧时间完成任务(作业)——在面包板上搭好电路,通电进行调试,但大多数同学都无功而返。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极为关键,否则,时间一长,同学们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我习惯当场逐个查验了同学们搭接的面包板,定位出错原因,在师生互动中现场解决问题。虽然每个同学出错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终可归结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的缺失——没有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没有思考,就急于动手完成实验,一旦实验中出现问题就不知所措。对这类学生,我启发他们:来实验室做实验,是在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正确与否进行验证,要经过大脑思考、熟记于心后方可开始实验,如果最终输出结果不正确,能够按照所学的知识点往前查找关键点,逐步发现解决问题;第二类是的欠缺——虽然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但对实验室常用测试仪器比较陌生,有的不会分析示波器波形,有的不会判断电源输出的极性等等……这些对于已入门者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对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同学而言,都要用手把手的方法教会。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再多的理论说教,都不如帮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更有说服力和教育力。只有教师具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感染力,学生才能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38年弹指挥间

  转眼38年过去,我一直默默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开放实验室的原则落到实处,尽管岗位平凡,任务繁重,但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铭记于心。每当毕业校友返校,回忆起每一节实验课,每一次解决问题对他们日后成长所带来的或知识的、或技能的、或习惯的帮助时,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又在竞赛中捧得大奖归来时,每当我看到学生们疑惑的眼神变得坚定而充满想象时,我都由衷地感到高兴,就像我自己取得了进步一样。看到一批又一批成长起来的青年学子,不禁回想起38年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青涩的自己。能把青春奉献给菁菁校园,奉献给教书育人的事业,我感觉无比幸福。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走进校园,走进实验室,走进学生当中,与他们共同绘就五彩未来。

  本文系党委教师工作部我的育人故事征文作品《实验室里感受到家的温度》(供稿:光电学院 编辑:李萌 审核: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