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进一步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全面动员师生了解、配合并主动参与到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中,党委宣传部结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分类设置问题,面向各学院院长开展“院长访谈”。本期,通过对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安博教授的访谈,一起走进我校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院长 朱安博
Q1:朱院长您好,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即将到来,您如何认识本轮评估?
朱安博:本轮审核评估是教育部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启动实施的新一轮审核评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督导改革的重要举措,引导督促高校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新一轮审核评估增加的“教育”二字,体现了评估内涵的变化与延伸,更加突出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重大机遇,对外语学院各方面发展提出比较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外国语学院紧扣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直面学院存在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等问题,逐项查摆攻破,积极引进学术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加强顶层设计,以院级特色教改指南和院级教改立项引导教师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增开包括人文教育和美育等类别在内的14门全新通识选修课;优化内部评价制度,在整改中修订院级督导细则,落实督导反馈,做到持续改进,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情况。各项工作均取得突破进展。
结合本次审核评估工作,学院各系部教研室对标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质量标准,对照审核评估标准完善学院教学效果评价实施办法,以评促建,持续建设、提高外语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Q2:学院在支撑建立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总目标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朱安博:面对信息技术迭代发展及就业市场反馈的新要求,立足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外国语学院直面需求挑战,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信息特色,大力发展新文科,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并着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积极凝练特色,关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发展最新动向,利用先进技术工具和信息化资源提高翻译教学和研究的整体水平。深化课堂革命,构建“线下+线上”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启动大学英语线上入学分级考试,为新生制定早鸟课程培养计划,提前搭建人才培养各阶段规划。积极建设网络数字资源,持续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新增AI智慧学习和教育辅助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和信息化的学习条件。
在融合发展,服务需求方面,学院持续推进与不同区域和特色院校的深度合作,促进优质教研资源共建共享,着力培养翻译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并在不同环节融入信息技术,体现信息特色。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实习实践基地作用,全面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及综合素养。积极培育翻译一流本科专业,进一步提升翻译学科和翻译专业在语言服务产业方面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力。
Q3:请您谈谈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成效。
朱安博:外国语学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领机制,通过制定外国语学院年度教学改革立项指南,引领教师教研教改方向,积极培育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培训,制定“三进工作”暨《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在翻译专业课程与教学中落实的工作方案。翻译专业已有4门课程使用推荐教材。学校和学院根据“三进”工作部署,动员教师暑期参加《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培训,根据现有课程设置情况及教师准备情况部署秋季开课计划,鼓励教师结合培训情况和课程实际积极开展“三进”工作,积累优秀教学案例。
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学院坚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开展研究生英语思政案例库建设,持续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十四五”期间研究生培养思政建设项目立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2门课程完成思政项目建设,研究生英语获批校研究生思政课程示范课。
Q4:学院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针对学生特点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助力不同层次学生成长成才?
朱安博:学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在科研方面,拓宽翻译研究视野,构建学科背景多样、梯队衔接的翻译研究人才体系;凝聚力量,冲击国家社科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计划,邀请外语学科领域的资深学者为学术梯队成员通过讲座和座谈会的形式,传授教学、科研经验,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教师明确学术专攻方向,全方位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以促进教学。
针对翻译专业学生特点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共建共享共研”校企协作机制,实施实践基地培育提升工程。新签订实习实践基地,立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翻译专业多门理论和实践课实现利用校企协作基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调整优化现有学科竞赛体系,建立学科竞赛分级培育机制,目前学院承办A2类国家级竞赛4项,B类国家级竞赛1项,以及多项学校和院级学科竞赛。加大学科竞赛指导师资团队的培育力度,动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
Q5:面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学院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朱安博:外国语学院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学校办学定位,立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学科专业建设。
一是将翻译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建设翻译技术课程团队。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于翻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学院致力于建设集高效性、实践性、技术性、教学性为一体的翻译技术课程团队。学院对课程大纲进行了针对性修订,增开计算机辅助翻译、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Access)、翻译与本地化项目管理、语料库与翻译,设置计算机技术、翻译技术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具有鲜明信息技术特色的翻译专业成为本专业院校中技术类课程开设最多的。打通翻译专业课之间的壁垒,有机整合课程群,使得各门课程融为一体,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素养。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当前已有翻译技术和技术写作课程双师型2人,企业背景2人,已建设多个实习基地和翻译教学实践平台。学院将继续优化翻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学院对校企协作共建课程支持力度。
二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和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学院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发展与学术梯队建设”计划,邀请学科领域资深学者为学术梯队成员以讲座、座谈多种形式,传授教学、科研经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学术水平。多渠道进行翻译技术培训,内容涵盖翻译人工智能技术、翻译项目工作坊、文本处理、CAT软件实用进阶、图书翻译与编辑、游戏本地化、技术传播等翻译技术前沿领域。积极创造国际交流培训机会,组织教师参加翻译教学与研究线上国际交流培训。加强与外教社、外研社等行业机构的合作,鼓励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和各类比赛。定制面向学院教师的“外语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培训。2021年以来,学院教师获得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1人,获得校青年教学名师2人,获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三是结合信息技术特色定位,创新翻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在翻译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和技术应用方面持续创新,紧密结合我校翻译专业信息技术特色定位,关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发展最新动向,利用先进技术工具和信息化资源提高翻译教学和研究的整体水平。重点开展与翻译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直接服务于多门翻译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为培养信息特色的高质量翻译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外国语学院多年来秉承“INSPIRE”的办学理念进行内涵建设,翻译专业依托学校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通过产学研协作,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满足现代语言传播、服务行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学院拥有多个计算机辅助翻译类平台,并与多个语言服务和翻译技术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当前,外国语学院获批增列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结束了办学20多年没有硕士学位点的历史,实现了各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全覆盖”在学科建设上迈上了新的台阶,也实现了我校各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全覆盖”。该硕士点依托实践基地进行校企合作教学与实践,打造与语言服务直接接轨的知识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借助学校信息科技等突出的特色学科优势,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养信息科技特色鲜明、具备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内容来源:外国语学院 朱安博 采编:党委宣传部 李萌 编辑:张艾林 审核: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