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办学风采
【八五芳华·团队】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机械工程教师团队:厚德传承、健行创新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26日

  学校机械工程教师团队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优秀教师团队,长期从事机械工程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成长,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一支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守正创新的一流教师团队。团队及成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贴获得者、北京学者、长城学者、北京市师德榜样、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北京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70余项。2018年机械工程教师团队光荣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学校同发展、共成长

  机械工程教师团队始终秉承“厚德传承、健行创新”的发展理念。团队执教的本科专业由1958年原北京机械学院(学校前身)的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与工具,不断发展成现在的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以及1个新开设专业。同时,团队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国际前沿,紧密围绕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北京地区工业发展特点和现状,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机电系统测控、高档数控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团队所属的机械工程学科始建于原机械工业部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学校前身),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机电控制及自动化专业,后合并更名为机械电子工程),一直是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引领学科和重点冲博学科。2019年,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学科涵盖了四个二级学科,其中机械电子工程是首批北京市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05年获授权,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同时还拥有机械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至今,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已有60余年培养本科、40余年培养硕士生、20余年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历史,为国家培养本科生9700余名、研究生2000余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心有大我、淡泊名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多年来,团队在机电学院历届党委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崇学敬业,立德树人。

  通过党员承诺践诺、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大讨论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发现和宣传团队教师感人故事,树立模范榜样。例如,潜心钻研、孜孜不倦、德高望众、淡泊名利的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徐小力教授,几十年如一日超负荷工作,曾经带领学生到油田测试,严冬数月住在野外施工移动房,还曾在现场实验时伤及头部险遭不测。他吃苦耐劳,无怨无悔,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的楷模。此外,团队教师郝静如、陈勇等品德高尚、淡泊名利、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勤奋敬业,广受师生好评和爱戴。

  平凡见精神,努力有方向,团队逐渐形成了心有大我、有担当、比奉献的正风正气。团队借助教授接待日、师生面对面等,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显著提高。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曾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团队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师德榜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余项。

锐意改革、突出能力培养,倾心育人、甘于奉献

  团队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多元培养、多维融通、多方协同”教育教学理念,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平台资源、激励政策、管理制度为保障,常设五类训练项目”的“三保障+五专项”创新教育长效机制,打造形成了“以项目和竞赛为牵引,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自行管理”的创新实践新模式,机械类专业半数以上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近五年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百余项。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大学生创新基地评为市级示范基地。荣获2014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2017、2012、2005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共5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

  团队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先进,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教授均为本科生上课,涌现出许多教书育人的典范。陈勇教授瞄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潜心科研,倾心育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过程中,经常工作到凌晨,几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王雪雁、贺敬良、张志强等老师担任学生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十多年如一日,将爱倾注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训练和竞赛中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用心血和汗水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和梦想。汗水浇灌了成果,聪慧敏捷的足球机器人、高效靓丽的节能车、多才多艺的无人机成为他们与学生共同的智慧结晶。我校科技创新明星团队“water”机器人足球队在RobCUP足球机器人世界杯中型组比赛中荣获5届世界杯冠军、2届亚军、3届季军、全国一等奖10余项,赢得广泛赞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曾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称赞和鼓励。

潜心科研、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服务社会

  团队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需求,聚焦科技前沿和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努力服务社会,科研成果获得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防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百余项,建成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能源北京实验室、高端装备智能感知与控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电动车辆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等学科科研基地。

  团队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先后开发出面向多类机电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现代测控仪器系列产品100余种以及多个远程在线监测中心,广泛应用服务于制造业、能源、电力、交通、航天和石化等领域的数十家大型骨干企业,在装备安全可靠服役、高效节能运行、智能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效益超过十亿。团队的科研成果在机电设备安全保障、光机电系统测控技术、特种机器人研发等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及行业科技奖40余项。

注重团队建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一流团队

  机械工程教师团队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业务精良、团结向上的优秀集体,历任团队带头人都十分重视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信息科大副校长韩秋实,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学者徐小力,信息科大副校长许宝杰,首届北京市教学名师郝静如,现任团队带头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学术创新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黄民等。他们的办学思想和理念高瞻远瞩、敢为人先,同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带领团队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学术研究上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硕果累累,教学思想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毕业生人才辈出。

  同时团队带头人黄民教授十分重视团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激励机制,构建起多层次、分段式教师成长发展路径。采取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名师和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邀请名师讲授、组织观摩;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激励其尽快成长;鼓励教师申报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名师;为教师创造条件到国内外访学和留学,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经历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机械工程教师团队已成长为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可持续发展的一流教师团队。

  展望未来,团队将紧紧围绕京津冀地区经济建设及机械行业发展需求,进一步聚焦科技发展前沿、智能制造国家战略和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强化信息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坚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和践行研学产用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和科技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团队的建设水平,力争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供稿:机电工程学院 彭宝营 党委宣传部 张帆 编辑:田驰正 审核:杨静)